20年如一日 只为解开这个结! 检验师郝均利20年为8万人查找结核菌,自己不幸被感染落下严重后遗症

半岛都市报 2020-03-24 03:51 大字

半岛记者王鑫鑫

3月23日上午,郝均利做完5个结核菌复合菌群核酸检测后,如释重负地走出了细菌室。他看了镜子里的自己,头发花白所剩无几,不禁摇头感叹:20年的光阴就这样倏忽一下溜走了。都说“一生干一件事不容易,一生干好一件事更难”。而他,一辈子都在一心一意干透一件事——寻找结核菌。从2001年来到青岛西海岸新区结核病防治所担任主管检验师至今,累计为8万余可疑人员进行了痰涂片镜检查找结核菌。作为离结核菌最近的人,2011年他自己也不幸被感染,面对不幸,他没有抱怨没有气馁,仅仅治疗一个月后便重返岗位,边服药边工作,一直坚持到今天。

家庭变故让他立志从医

前不久,22岁女孩铭铭(化名)回到西海岸新区结核病防治所复查,显示基本痊愈,看到铭铭脸上再次浮现笑容,郝均利也跟着欣慰地笑了。他仍然记得一年前铭铭刚确诊时的那一幕:“嚎啕大哭,当场崩溃”。铭铭刚参加工作不久,因大咳血就医,怀疑肺结核。转到结防所后,CT显示肺部出现了空洞,结核菌强阳性,诊断为肺结核重症。面对女孩的失控,郝均利耐心劝慰,告诉她此病可防可治不可怕,也提醒她不能掉以轻心,要遵医嘱规范治疗。在他的开导下,女孩渐渐恢复平静并同意接受治疗,随着病情的好转女孩的信心大增,治疗一月出院,治疗一年便基本治愈。此次回来复查,女孩特地找郝均利聊天并表达对他的感激。看着女孩青春洋溢的笑脸,郝均利再次感受到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多么正确。

土生土长的青岛人郝均利于1987年从青岛市卫生学校临床检验专业毕业后,回到原胶南市卫生检疫站从事卫生防疫工作,一上岗就跟甲类传染病霍乱打交道。在那个传染病肆虐,防护措施有限的年代,郝均利的工作充满了极大的风险和挑战。然而,这个选择却是他主动要求的,家人也给予了莫大的支持。面对记者的疑问,他主动说出了埋藏心底多年的痛:“其实我从医,从事传染病工作与我的家庭有关。”

郝均利出生于一个大家庭,家中兄弟姐妹一共6个。然而,目前只有三人在世,其余三人均被无情的病魔夺去了生命。他的二哥刚出生不久就检查出噬母细胞瘤,不久便夭折了。他的小妹妹年幼时不幸感染乙脑去世。后来,他的弟弟又得了何杰金氏病,治疗了5年也没能挽留住生命。

面对家人接二连三的病故,他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从医,之所以选择传染病领域,在于郝均利亲眼目睹了妹妹死于乙脑这种传染病,认识到了传染病的残酷。另外,他深受微生物学老师的启发,老师讲解的细菌和病毒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决定要到这个微观世界里一探究竟。

20年累计检测8万人

2001年,郝均利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被调至青岛西海岸新区结核病防治所担任检验师,工作内容从卫生防疫变成了卫生检验。从此,他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结核菌展开。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世界各国一直在与结核病斗争。在历史上,它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在传染病范围内,结核病成为仅次于艾滋病的人类第二大“杀手”,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3月24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携手抗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

一间小小的细菌室,一张局促的办公桌,一台显微镜,一个人,郝均利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干就是整整20年!20年来,他耐住了寂寞,甘把冷板凳坐穿,一直在从事结核病的细菌学工作,主要包括痰涂片找结核菌,痰培养、痰培养结核杆菌药敏筛查,结核菌复合菌群核酸检测。

据统计,20年来,他累计为8万余可疑人员进行了痰涂片镜检找抗酸杆菌检查,从中发现近3000涂片阳性具有传染性的病人,痰培养药敏检查3000多人次。从2018年单位引进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结核杆菌复核群核酸检测至今,累计对807份标本进行了核酸检测,为结核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对传染源的早隔离,为耐多药病人的合理用药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不幸被感染留下后遗症

青岛西海岸新区结核病防治所现有99张病床,主要接收非耐药性的普通结核病患者。患者来了以后,痰涂片谁来收集谁来取?这些工作全由郝均利负责。也就是说,他除了把自己泡在细菌室里以外,还要走出细菌室走进病房靠近病人,近距离接触他们采集痰涂片。8万余份痰涂片,印证了他20年为结防事业付出的点点滴滴,见证了他病房和细菌室两点一线的工作日常。

但防不胜防,他还是“中招”了。

郝均利回忆,那是2011年的一天,上班时他突然觉得胸痛,还有点发烧。职业敏感告诉他“可能不妙”,于是立即咨询了医生,拍片初步怀疑是胸膜炎。回到所里,通过结核病PPT试验最终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郝均利的确诊让同事们非常震惊,所里开始升级防护措施,避免“悲剧”的再次出现。“拿着自己的检查结果,我有点哭笑不得,没想到有一天我也成了结核病患者中的一份子,说不紧张是假的,只不过我知道这个病有药可治,所以没那么恐惧。”

虽然嘴上说的轻巧,但心里不免直打鼓,左思右想,他没敢把生病的事实告诉家人,而是一个人默默承受下来,在所里偷偷治疗。“我在所里住院那10天,真是遭了不少罪,那时胸痛得厉害,睡觉时经常疼醒。再加上药物的副作用,胃部难受得不得了,什么都吃不下,即便这样,我也一个人咬牙坚持,绝不跟家人吐苦水,就是怕他们担心。”

所幸,随着药物起效,病情好转,由于结核性胸膜炎不排菌不具有传染性,10天后他出院回家继续服药,在家里治疗了20天,郝均利便坐不住了。他不顾家人劝阻,简单收拾下就离家了。此后,他边服药边干活,带病工作。

经过一年半的服药治疗,他的结核病胸膜炎被彻底治愈,他也成为所里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被感染的工作人员。然而,后遗症却落下了。药物刺激胃部导致他得了反流性食管炎,不得不跟反酸烧心等症状作斗争,至今都每天服用胃药缓解。他却说:“我从来都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再苦再难的工作也要有人干,干一行爱一行,我没什么大能耐,就只能把结防这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

眼镜度数涨了500度

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又何止是被感染这一件。郝均利除了胃不好,最受伤的恐怕就是眼睛了。

他所从事的结核菌镜检在结核病的控制工作中,对发现传染源,结核病的确诊和化疗方案的选择,考核疗效,评价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讲,痰结核菌镜检要求对每个病人的涂片至少要查看300个视野,很容易导致眼疲劳,为了看得更全面更仔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郝均利常常把300个视野提高到600个视野甚至是900个视野。这无疑进一步加重了眼睛的负担。另外,国家还要求每查看10个痰涂片就应该休息半个小时,然而,面对巨大的工作量,他从来不舍得花时间休息,总是把休息的时间拿来完成任务。所以,20年每天盯着显微镜导致视力大幅下降,眼镜度数从当初的200度涨到了现在的700度。

受新冠疫情影响,目前所里只有35名结核病患者接受治疗,他利用闲暇时间帮忙监测体温。这不由得让他想起了2003年春天的“非典”。当时,作为一名在检疫站工作了十几年的卫生检疫医务工作者,他踊跃地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去,在一线工作的三个月,不分昼夜忙碌。“虽然累,但是责任在肩也就不觉得疲惫,对于医生这份职业也有了更深的体悟。”回忆起17年的情景,他自觉仿佛就在昨天。那时候医疗资源比现在差很多,医生数量也少,疫情过去以后,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就接着回到自己的岗位,因为身体的疲劳没恢复,在上班的途中,郝均利不慎摔倒导致胫骨粉碎性骨折,手术后仅一个半月又接着投入到了结核病工作中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为这么拼,可能就是职业使命感的驱使和发自内心的热爱吧,感谢这份工作带给我的成就感,我会一如既往、坚持到底!”他坚定地说。

新闻推荐

青岛海关:疫情当前 党员向前奋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青岛海关强化党建引领,让党旗在国门战“疫”第一线高高飘扬,让关徽在国门战“疫”最前沿熠熠生辉。党委靠前指挥、硬核...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