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记录

青岛晚报 2020-03-04 06:31 大字

200多年前,西班牙画家戈雅在画作中描绘了一种名为鼠疫的病毒,在这幅名为《驱魔》的画作中,被具象化的瘟疫,以魔鬼的形象围绕在一位患者的身边,露出诡异的笑容。患者深陷恐惧,那是一种即使手握十字架,依然无法赶走的恐惧。

戈雅并非第一位记录灾难的画家。历史上,几乎每一次大范围的传染病、战争爆发后,都会有一批艺术家成为特殊的记录者、思考者。其中有一些作品带着时代的烙印,却又超越了时间,无论何时被观看,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它们不只是简单地描摹、再现痛苦,而是替无数普通人发出内心的呐喊,激发向死而生的力量,抚慰了灾难中受伤的心灵。

1918年1月至1920年12月,肆虐全球的“西班牙大流感”造成约5亿人感染。奥地利著名画家克里姆特、席勒因这场流感而离世。远在挪威的画家爱德华·蒙克也没能逃过病毒的侵袭。蒙克是知名的表现主义画家,《呐喊》是他最广为人知的名作,画中一位犹如幽灵的人物站在峡湾旁,神情惊恐地以双手捂着耳朵,传递出现代社会人们的焦虑和苦闷。

蒙克在儿时就目睹父母、兄弟和两姐妹先后因病死去,他自己也一再受抑郁症的侵袭,恐惧一直伴随着他。幸运的是,蒙克最终战胜了流感病毒,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最直接表达流感疫情的,就是他的《西班牙流感后的自画像》。

医学史家特蕾莎·索斯盖特这样描述这件作品:画中人怪异、憔悴、虚弱,或许还在发烧,是一个从坟墓里出来的病人,一个在寻找家园的幽灵。在宽大的晨袍之下,下坍的双肩,形成近乎完美的曲线,形似杏仁的眼睛沉重地垂了下来,从深陷的眼窝里向外瞧,却不相信看到了什么,嘴唇厚实而干燥,头发蓬乱,胡须也未加修剪。他双臂懒懒地落在膝盖上,沉重得举不起来。两眼茫然,好像看什么都要费极大的劲。

在画面的左上方有一块橘色的矩形色块,仿佛光线从外面射进来,暗示病人终于恢复了健康。这幅作品至今仍然触动人心,因为它展现了一个鲜活的、普通的血肉之躯面对疾病时的内心挣扎。

1918年11月12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日的第二天,法国印象派大画家莫奈萌生了一个念头,他写信告诉时任法国总理的克莱蒙梭,他要在法国胜利的那天,把自己画的《睡莲》捐献给国家,以纪念来之不易的和平。

一战期间,莫奈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劫难:战争爆发前夕,他的长子去世。不久后,次子参军。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暴发,他的好友相继与世长辞。垂垂老矣的莫奈患上了严重的白内障,在吉维尼花园里,他反复地描摹着睡莲、日式拱桥和垂柳。这些看似和灾难本身无关的主题,却表达了莫奈身为一个普通人在灾难中最真挚的渴望:渴望心灵的宁静,渴望人性的回归。

王珺(青岛)

新闻推荐

出口斯里兰卡动车组完成交付

本报3月3日讯3日上午,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出口斯里兰卡最后一批S14内燃动车组在青岛港顺利装船发运,标志着我国承接的斯里兰卡...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