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马车”蹄疾步稳

半岛都市报 2020-03-04 02:32 大字

展望

从网上买菜到送餐到家,从社区团购到云端娱乐……越来越多的新消费行为案例和数据都在告诉人们,疫情对中国消费的影响是短期的,中国的经济向好的趋势不会逆转。而在这个从疫情防控时期向后疫情时期转化的过程中,青岛能否危中寻机,在新消费业态中发掘消费潜力,从而实现新的飞跃呢?

在火热的“宅经济”背后,越来越多的本土商贸企业参与进来,积极适应新变化,捕捉新机遇,享受新红利。“网上订单爆满,翻了三四倍,客单价从80元涨到了500元。”家乐福青岛城市外事部经理郝鹏飞介绍,疫情防控期间,家乐福在饿了么、美团两大渠道销售情况堪称“优异”。利客来、利群等各大商超情况也一致。

由于网络订单需要人工拣货,人手短缺,许多商贸企业的管理层都临时到货架前充当拣货员。“现在的商超,员工比顾客多,等货的配送小哥比员工多。”青岛苏宁易购品牌总监方慧宁称。

目前,家乐福、利群、利客来、永旺等大型商超的网上销售渠道有两种,一种是与饿了么、美团、京东到家等合作,一种是自己的公众号、线上商场下单配送。店里的顾客少了,网上的订单却爆了。“宅经济”背后,线上线下资源加速融合。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9年,青岛消费市场交出了一份市场平稳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成绩单。过去一年,青岛的网络消费比重不断提升,全年线上零售企业网络销售新业态实现销售额367亿元,增长12.4%,占限上零售业法人企业销售额23.6%,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高科技产品成消费热点,全年限上零售业法人企业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1.8倍,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销售增长37.4%,智能手机增长20.3%。娱乐消费快速增长,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增长17.6%。服务消费需求旺盛,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中,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增长12.9%,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多样性需求在上升。

与之相对应的,青岛服务业也在2019年大放异彩。去年增加值7148.5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0.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0.4%,对新增就业的贡献接近七成,对全市投资增速贡献率达81.7%。涵盖消费行业的服务业作为青岛第一大产业的地位愈发稳固。在很大程度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体现着城市功能的高端化,服务业占比上升也是消费升级的表现。

眼下,青岛正在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与发达城市相比,青岛的消费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还需要我们充分结合当前消费新趋势,勇于探索,在出台合理行业规划、提升消费市场供给质量、优化消费环境、健全法律法规、创建良好消费生态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无论是消费方式还是消费观念的改变,都折射了人们积极对抗疫情、满怀美好期待的生活态度。在人均收入不断提升、消费产品极大丰富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下,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注定只是一时之困,新消费带来的新潜力有望加速释放。

新闻推荐

为医院守好气热保供“后防线”

本报3月2日讯“白衣天使”在一线战“疫”,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能源集团全体职工坚守岗位,守护好医院气热保供“后防线”。...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