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对全区700多家企业发起“共享员工”项目,员工在无工可返的情况下,可保留原属公司的“员工身份”,通过“共享员工”临时变为其他企业的员工 救人亦是自
阅读提示
受疫情影响,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员工返岗率只有75%,除通过各大渠道进行招聘补位,“共享员工”也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用工新模式,实现了劳动力的极速补位,保证了生产经营正常运转。
“我在生产线上主要做辅助生产工作,工作气氛挺好的,是一种新体验。”2月29日上午,在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组装车间,李仕杰正忙着组装空调,这是他在这里工作的第8天,对于组装流程,他早已熟记在心。
李仕杰是一名新应聘入职的汽车售后人员,本打算年后去新公司报到,从事汽车售后服务,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新工作还未上任,就开始了一段跨行业的职业旅程。
“受疫情影响,新工作单位一直没有开业,在家空闲了20天,收入也相对减少,后来我们就参与了‘共享员工’项目。”李仕杰说。
记者了解到,自2月7日,为解决餐饮等行业人力资源闲置和复工企业用工短缺的问题,青岛西海岸新区发起“共享员工”项目,通过该区公共就业协会在全区700多家企业进行项目推广,号召全区有闲置人力资源的企业进行员工输出。
临时变为其他企业的员工
一听到这个消息,青岛明梓东昱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第一时间报名“试水”。
“我们拥有46名员工,除五六名值班人员外,其他都闲置在家,没有收入的话,很容易造成员工复工后的大面积流失。”为留住员工,青岛明梓东昱汽车销售服务公司总经理王超将该项目在公司内部进行推广,得到了20多位员工的响应。通过微信面试和简单的培训,李仕杰和同事成功从一名汽车售后人员变身为空调企业一线组装工人,成为该区首批正式输出的“共享员工”。
“这是一个救人亦自救的模式,由区公共就业服务协会牵头,向未复工企业‘借调’待岗员工,临时派往缺工企业,跨界解决复工复产企业用工缺口,帮助待工者‘再就业’。”区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大鲲告诉记者,员工在无工可返的情况下,可保留原属公司的“员工身份”,通过“共享员工”临时变为其他企业的员工。
“我们按照公司正式工人标准同工同酬,会把相应工资支付到他们原来的劳动主体公司。工作期间,他们的五险一金我们也会足额缴纳。”青岛海信日立空调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宋美芝表示。
据了解,2月10日复工后,受疫情影响,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员工返岗率只有75%,除通过各大渠道进行招聘补位,“共享员工”也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用工新模式,实现劳动力的极速补位,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运转。
并不低于原岗位收入
作为首批共享人员,李仕杰将承担一个月的一线组装工作,每天10小时,一周休一天,劳动薪酬加餐饮、交通补贴,每月可达7000元,并不低于原岗位收入,这让原本基本工资只有2000多元的李仕杰倍感欣慰。而在家中已经闲置一个月的张伟最近也满心期待。
“不复工就拿不到绩效工资,家里有房贷要支出,这样下去很难吃消。”张伟是青岛茂源停车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一名一线钻床工人。青岛茂源停车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青岛西海岸新区一家从事机械式停车设备研发和制造的企业,拥有员工200余名,2月10日公司复工后,后勤、销售、生产等180余名员工相继上岗,从事年前订单生产和市场业务。受疫情影响,房地产、写字楼公寓等行业的“滞缓”导致该公司年后没有新订单,和张伟一样的近20名一线生产技术工人不得不闲置在家。
“根据规定,不返岗员工第一个月发放合同约定工资,第二个月则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的80%发放工资,按现阶段青岛市最低工资标准,员工月收入仅为1500余元,很难满足生活所需。”青岛茂源停车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王晓琳告诉记者。
“我们找到了一家位于我们工业园区的机械加工企业,他们正好接到一批新订单,需要按期交货,但部分外地员工还未返岗,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人力支持,就近输出。”王晓琳告诉记者,公司中近20名闲置员工将分两批输出,其中首批将在本周正式交接上岗。
一种全新的用工模式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各地,关于“共享员工”的“谈判”在各大行业上演。“目前,我们已有20余名员工实现共享,有近13家餐饮、酒店、零售企业等近300名员工表达了参与意向,平台累计为供需双方提供信息300余条。”青岛西海岸新区公共就业协会副秘书长丁孝华表示。
为保障“共享员工”的权益,该协会还搭建起了“共享网络线上用工平台”担保薪资安全。据了解,该平台借鉴阿里巴巴平台模式,由平台担保“临时务工人员”薪资安全,同时对问题企业和问题员工主动与人社、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进行大数据筛选,实行平台信用认证,定期在平台公示信用缺失单位和人员行为。
与此同时,协会还组织就业协会、双方用工企业、共享员工签订四方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切实保障员工利益。据了解,根据协议,临时用工人员的社会保险由原用人单位缴纳,但由临时实际用工单位承担费用(根据实际工作天数和实际工作收入核定);实际用工单位,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供约定劳动条件,按时支付劳动报酬,并缴纳工伤保险,保障用工双方的权益。
“‘共享员工’这种灵活用工方式的应用,能够满足企业短期用工缺口,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试点、应用、推广,为企业发展助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用工模式。”青岛西海岸新区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大鲲表示。
链接
疫情之后“共享员工”能走多远?
新华社记者 张璇 胡林果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共享员工”这种新型用工模式悄然兴起。“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最早招收“共享员工”的是在线零售行业,之后逐渐推广至物流、制造业等行业。“共享员工”是疫情之下的权宜之举,还是未来社会发展趋势?
北京市天平(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欧卫安认为,“共享员工”是特殊情形下产生的一种临时用工模式,涉及比较复杂的法律关系,对于企业也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法律风险。“共享员工”可能只是当前的权宜之举,在疫情结束后可能不会继续大规模存在。
也有一些受访企业对“共享员工”较为看好。赵业舟说,共享单车行业是季节性很强的行业,每年夏季都有突出的用工需求。“其实‘共享员工’的需求一直都在,例如每年双十一期间物流的需求特别大,和我们一样,企业往年都是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进行调配。”
崇晓萌说,盒马方面也认为“共享员工”未来可期,“盒马多数都设在商场里,一般商场晚间是高峰,而我们每天8点至17点会比较繁忙。我们正在考虑是否可以跟商场‘借’员工,做一些人力错配。”
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胡麒牧说,随着共享企业的增多,可能会出现专门从事“共享员工”管理的平台类企业,“共享员工”会发展成一种更加灵活的用工机制。
北京市浩伟律师事务所律师许飞提醒,双方企业在员工“共享”的过程中要充分保障劳动者的知情权,“共享”行为应遵循自愿平等原则,应当将劳动者的各项权利落到纸面上并征求劳动者的同意。
(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青岛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牟晓峰—— 疫情战场上的“侦察”指挥人
半岛记者齐娟牟晓峰,青岛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青岛市医疗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青岛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B类)临床医学检...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