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治“歪经”、当好“店小二”……岛城“硬核四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亮出城市“软实力”,让消费投资都心安
文/图半岛记者王媛景毅
阻击疫情,既是一场抗击病毒的大战,也是一次消费环境的大考。过往一些被活跃市场掩盖的瑕疵,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可能就会暴露,甚至被放大。
消费环境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体现。对于商家和投资者,消费环境也是营商环境,一个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是他们潜心经营、安心开拓市场的基石;对于万千消费者,一个平稳透明的市场、一套健全的消费维权体系,是他们放心消费的定心丸。
趁火打劫?罚!有接触风险?停!供应不足?调!经此一“疫”,青岛让更多消费者、商家和投资者看到了这座城市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的决心和能力。待到疫情阴霾散去,消费这架“马车”的潜力将全面释放。
罚
铁腕执法治“歪经”
疫情来势凶猛,口罩一夜之间成为必需品。货源紧缺,库存告急,一“罩”难求的情况却在全国乃至全球真实上演。供需关系陡然生变,价格必然剧烈震荡。起初,平时不到1元钱的一次性口罩,在网上价格翻了十数倍,防护更严密的N95口罩更是卖到七八十元一个。即便如此,想买还有诸多附加条件,一些渠道商“嚣张”地挂出“低于10万元的订单免谈”。
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但在疫情的特殊时期,面对几近失控的市场,亟需政府监管这只“有形的手”介入,来力挽狂澜稳住局势。
作为监管部门,青岛市市场监管局果断出击,第一时间对岛城疫情防控用品和生活必需品市场的价格行为介入高压执法监管。1月23日,除夕前一天,市市场监管局首先通过短信形式向岛城市民发出告知,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严禁违规经营活禽,严禁违法违规交易野生动物,二是严禁哄抬物价售卖口罩等防护用品,醒目的“违者严查”,透露出事态的紧迫性,也直截了当地表明了执法态度。
没过几个小时,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再次紧急发布《价格政策告诫》,严禁口罩、药品、消毒杀菌用品等与疫情防治相关的商品市场价格过快过高上涨。告诫中更为详细地列举出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并且公布举报电话,号召全体市民当“监督员”,让违法者“无处可逃,一经发现严厉查处”。
1月26日,青岛市市场监管局紧急召集全市67家药品零售企业,共同承诺不恶意囤货和哄抢脱销,不在价格上做违法动作。次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下发《关于维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市场价格秩序提醒告诫书》,对各类价格违法行为亮出了处罚标准,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者最高罚款500万,哄抬物价者最高罚款300万元。紧接着,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再一次官方发布,密切关注猪肉、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和口罩、药品等重点商品市场价格变化,严厉打击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物价和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发国难财”的恶劣行为。
1月29日晚间,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的一则《通知》将疫情期间的价格执法推向了高潮。该通知明确,防疫用品和生活必需品购销差价超过35%,即可认定为哄抬物价。认定有了依据,处罚有了标准,一些不法经营者立刻现了原形。疫情发生初期,青岛医保城售价139元一只的口罩引发市民质疑,青岛市市场监管局频繁接到投诉举报。执法人员当即展开调查,将进价凭证拿出来一看,这种口罩的实际进价仅为45元/只。铁证如山,进销差价率高达208.89%,依照“购销差价超过35%”的认定依据,医保城构成哄抬价格违法行为,情节较重,被处以罚款230万元。
丰硕堂哄抬口罩价格,罚款50万元;宏仁堂购销3万只假口罩,罚款25万元;首例网销口罩哄抬价格案,罚款20万元;捣毁2处“3M”口罩售价窝点,涉案金额120万元;凡不明码标价者,一律顶格处罚5000元……青岛在疫情期间严厉查处一批案件,实名曝光,高额罚款,彰显了法律威严,震慑了个别起“歪心思”的经营者,稳住了特殊时期的消费市场秩序。
调
既要原则也要灵活
疫情之下,原有社会秩序被打乱,资源被重置,在防护疫情与发展经济的双线战役下,如何保持一个平稳有序的消费环境,考验着从政府监管部门,到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再到每一个市场主体的智慧和魄力。
在疫情发生初期,青岛政府监管层面反应迅速,指令明确,下达准确,1月23日,青岛在全市范围内禁绝野味,严禁野生动物交易,全面关闭农贸市场的活禽交易及活禽宰杀。1月28日起,全市各类市场(包括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农村大集、商场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各类食品、食用农产品交易场所)一律取消春节期间各类促销活动,关闭农村集贸市场。商务部门积极协调解决青岛商贸企业向3M、青松、隆力奇等公司优先采购消毒和个人防护物品,保障市场供应稳定。
随着疫情发展逐渐可控,政策及时应变,有的放矢。2月6日,青岛连夜下发《关于组织做好商贸企业复工营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商贸企业尽快复工营业,加强市场监测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复工营业困难,积极配合防疫主管部门做好疫情防控。为了做好复工准备,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出台餐饮服务疫情防控“12条”,提出了停止一切聚餐,鼓励外卖配送,食堂“分餐到人”等一系列调整措施。
到了2月10日“复工之日”,全市叫停生冷食品制售,包括生鱼片、凉拌菜、鲜榨果汁等;《青岛市大型商场(超市、商业综合体)疫情期间经营服务防控工作细则》发布。2月20日,青岛下发通知,鼓励和支持日用百货、房产中介、理发店、宾馆住宿、维修、家政、洗涤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经营单位尽快恢复营业。
各协会、商会以行业为单位,各尽其责,组织有序。青岛市商业联合会公开表示,对哄抬物价的企业,驱逐出会。青岛“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单位”联发倡议,杜绝一切虚假、伪劣、欺诈误导消费行为,坚决抵制不正当竞争。青岛市饭店和烹饪协会号召全市餐饮经营单位严把食品原料关、个人卫生关、环境卫生关、清洗消毒关、加工制作关、网络订餐关、疫情传播关。青岛市网商协会最先提出要推广“无接触式配送”,并号召企业敞开供给,保障快递服务。
市场经营主体顺势而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小饭店不同,大酒店、大饭店一般不会提供外卖服务,而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岛城饭店灵活转变,从让食客“到店吃”,转化为将美食“送到家”。鑫复盛礼记、全聚德、老船夫、德风堡、摸错门、现代粗粮、良友等数十家饭店先后开启便民供餐服务,明确“不用见面”,推出扫码、电话、公号等“无接触订餐”,以外卖的方式为“宅家”的市民提供成品、半成品、食材等。市商务局联合市饭店和烹饪协会搭建配餐平台,首批150余家餐饮企业,日配送能力12万份,全力保障岛城复工企业分餐供应。
新闻推荐
封面评论□李晓亮病毒来袭,持续月余。即便对多灾多难的国度,这次大疫,带来的震惊伤痛,依然超出预期。17年前,SARS...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