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成垃圾分类“老师傅” 培训了118个小区的分类指导员 被赞垃圾分类“活百科”

青岛晚报 2020-01-08 06:55 大字

青岛正式进入强制垃圾分类时代,然而,面对各种各样的垃圾,不少市民仍然“分不清”,这就需要垃圾分类指导员从旁协助。“90后”小伙孙晓明是崂山区第一位垃圾分类指导员,他每天早晚都要站在垃圾桶旁指导市民正确分类,弯腰几百次分拣300余公斤垃圾。由于经验丰富,特别爱钻研,他被称为垃圾分类“活百科”。更为特别的是,他不仅是居民们的老师,也是“老师”的老师,先后培训了崂山区118个小区的分类指导员。

“蹲守”垃圾桶“扫描”垃圾

早上7时,崂山区东岳海花园小区的上班族们陆续走出家门,此时小区垃圾分类指导员孙晓明已穿上马甲,手拿长夹子,“蹲守”在垃圾桶旁,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过期的药品不是其他垃圾,麻烦您扔进红色的‘有害垃圾’桶里面。”孙晓明就像一名安检员一样,一包一包地“扫描”着居民手里的垃圾,确认垃圾分类正确后才能投放进桶。

常年在外风吹日晒,孙晓明的脸晒得很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成熟”几分。东岳海花园小区是崂山区第一批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从2017年崂山区筹备垃圾分类开始,孙晓明就全程参与,担任指导员两年多来,每天早上7时到9时,晚上6时30分到8时,他都会坚守在垃圾桶旁,和前来扔垃圾的居民们唠叨两句,介绍垃圾分类知识。指导之余,他还要对桶内垃圾进行二次分拣。“你看,塑料袋不属于厨余垃圾,就得把它挑出来。”孙晓明翻开绿色的“厨余垃圾”垃圾桶的盖子,弯腰用长夹子夹出塑料袋,丢进旁边的灰色“其它垃圾”桶里。像这样的动作,孙晓明一天重复几百次,分拣出来的垃圾达300余公斤。

挨家挨户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一般居民楼下放的只有绿桶和灰桶,蓝桶和红桶都设置在小区入口处,像咱们吃饭的时候,鱼刺和小骨头都是厨余垃圾,但并不是所有吃的都是厨余垃圾,像大棒骨,块儿太大,属于降解时间长的垃圾,要归入‘其它垃圾’桶里。”孙晓明是个腼腆朴实的人,但是一提到垃圾分类,却总有说不完的话。每周他还专门抽出一上午的时间,挨家挨户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把居民容易混淆的垃圾“划重点”,让大家逐渐了解和认识。

孙晓明的耐心和行动,打动了居民,大家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高了许多。“现在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达到100%,垃圾分类投放的正确率能达到80%以上。”孙晓明骄傲地说,随着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小区环境一步一步得到了改善,居民对垃圾分类也不再抗拒了。长期和居民打交道,大家对孙晓明很熟悉,有人着急上班,跟他打个招呼,请他帮忙分类,他都会爽快答应。

垃圾分类知识他都“门清”

崂山区垃圾分类办工作人员孙良告诉记者,现在崂山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已经超过1900名,孙晓明是第一个。闲暇之余,孙晓明还主动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塑料有上千种,常用的7种;电池有5类,不都是有害垃圾;纺织物也有5类……这些孙晓明都‘门清’,简直像一本百科全书。”孙良称赞道。

“垃圾分类指导员很累很辛苦,但是干着干着感觉很有意义,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孙晓明用朴素的语言说,作为一名垃圾分类督导员,态度和方式很重要,要耐心地和居民讲解如何垃圾分类并且告诉他们垃圾分类的益处,给他们提一些省时省事的好办法,真心地去帮助居民。采访最后,孙晓明吐露了自己的新年愿望:“希望大家能越来越支持我的工作,希望居民们对指导员多一分理解和体谅,希望更多人能够参与垃圾分类,希望垃圾分类质量更高更精细化。”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傅春晓实习生吕鸿婵

新闻推荐

多条班线受阻部分班次停发

/ 长途站 /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