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
王宁
初遇张先奎老人是在董家下庄社区一条经年的胡同里,墙角的青苔默默生长着,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如果不是刻意寻找,你断然不会发觉它的存在,这人世间的潮起潮落仿佛与它无关,它扎根墙角兀自顽强地生长,如同在我面前的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
陪我一同而来的是中韩街道董家下庄社区的网格小队长张珊,眼前这位朴素的老人,实在让我无法将其与影视作品中的抗战英雄联系在一起,他极其普通,像我见过的任何一位含饴弄孙的老大爷。
我急切地想要了解老人故事的分量,所以便少去了很多客套,与老人简单寒暄几句后,便直奔主题。所幸老人并不介意我的唐突,想来在他丰富的人生阅历中,我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
在张先奎老人家的大门上,悬挂着“光荣之家”、“军属光荣”、“党员家庭”三块醒目的牌子。老人家的院子不大,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一株颇有年岁的葡萄藤生长得甚好,翠绿的葡萄个个挺着饱满的肚子,大有“愿君多采撷”之意。
老人将他的经历娓娓道来,浑厚的声音拂去我心头的浮躁。虽然那是我所不曾触及的年代,但老人的故事意浓情切,使我很快便全身心地融入其中,由一个旁观者逐渐生出身临其境之感。
与老人拜别时已临近傍晚,夏日的夜习惯于姗姗来迟。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老人饱经风霜的脸漾着红晕,细密的皱纹如同老人纵横交错的人生,写满故事。
回到家坐在案旁,我怀着满腔的热血,望着满纸的素材,本以为可以挥洒自如、一气呵成,可伏案埋笔时,终觉自己笔力尚浅,无法入木三分。十余载的笔力沉淀,在这份厚重面前,尤显稚嫩与单薄。辞藻终有尽时,当时的艰难险阻、血洒沙场、英雄凯歌又怎能在这字里行间尽数阐尽。
再三酝酿后,我终于提笔写下了张先奎老人故事。对于老人来说,这些故事已经过去了数十载,当老人再次回忆起时,我却分明看到了老人被泪水打湿的眼角,泪水并没有滑落,而是顺着老人交错的皱纹四散开来,最终消失,如同发生在老人身上的故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个人终将消逝于其中,但却有轻于鸿毛与重于泰山之别。
今年张先奎老人已满76周岁,他于1964年参军,成为了一名年轻的炮兵,那年他刚满23岁。参军的第三年,他便跟随部队参加了载入史册的抗美援越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无数年轻的战士马革裹尸,身为电话员的张先奎冒着枪林弹雨一次次地承担起传送任务。越南地处热带地区,降雨频繁、湿度大、气温高、林木生长茂盛,这些都为行军作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张先奎老人与战友们都一一克服,将传送任务一次次成功、高效地完成。
有战争难免就有牺牲,张先奎老人目睹过一条条年轻的生命倒在他的面前,他们当中有很多来到这世上还不足二十载,虽然身处战争环境,但他们积极乐观、热情开朗,扑闪的眼睛中仿佛蕴着星辰和大海,每个人对未来都充满了期许。战争无情地剥夺走了生命,鲜血染红了当事人的回忆。
故事讲到这里时,清风徐来,葡萄藤上的叶子发出簌簌的声响,仿佛也在呼应着这个故事,并为之动容。
1969年,张先奎老人退伍归来,被分配至海运局工作直到退休。老人家中至今还收藏着战场上收缴的纪念品,这些纪念品都是用美国飞机残骸打造,造型简单、做工略显粗糙,但放在手中却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岁月的陈韵。
这些纪念品承载了太多的故事和悲欢,沾染过同胞和敌人的鲜血,沐浴雨雪风霜,跨过时间的滚滚长流,迎来了新中国70年的沧桑巨变。如同老人所承载的荣耀,因了这岁月更加沉稳内敛,战时他是一把利刃,和平年代他掩去锋芒,宝剑归鞘,投入芸芸众生之中,曾经血雨腥风的牺牲,仿佛与他无关,他不争名逐利,不恃功而骄,平淡走完自己的余生。近期张先奎、牟菊香家庭被评为青岛市十大“最美家庭”——“最美情系国防家庭”,这是一份属于这个三代从军一个使命的家庭的无上荣耀。
革命先辈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我们荡除前路的艰难险阻、魑魅魍魉,吾辈理应不忘初心、继续砥砺前行。前路必定不会是一片坦途,因为我们所走的是一条崭新的道路——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继往开来,披荆斩棘,只为造福全人类,探索出一条光明的康庄大道。
致敬所有的英雄,是你们无所畏惧的付出和牺牲让我们更加坚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新闻推荐
□记者张晓帆报道本报青岛讯12月18日,青岛市李沧区融媒体中心启用,“家在李沧”APP同步上线。李沧区融媒体中心总...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