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涉海”专业大学生将超5万 青岛市加快建设全国海洋教育示范城特色市3年内涉海高校和机构要超10所
近日,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海洋教育示范城特色市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了加快建设全国海洋教育示范城特色市的五大方面17条具体举措。《方案》要求,到2022年,青岛市涉海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达到10所以上,涉海专业在校生超过5万人,海洋教育质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到2035年,青岛市将形成富有青岛特色的海洋教育生态圈,海洋教育青岛模式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海洋教育从幼儿园抓起
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海洋科教创新强市,目前,青岛市将构建海洋教育课程体系,研制中小学、幼儿园海洋教育指导纲要,加强海洋知识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渗透,推进“海洋专家走进中小学课堂”活动课程化,形成覆盖幼儿园到高中的基础教育全学段海洋教育课程体系,将海洋教育课纳入中小学优质课评选。根据《方案》要求,今后青岛市将设立中小学生“海洋探索奖”,每年评选表彰海洋研究学习优秀学生及成果。在普通高中设置海洋教育基地班,推动普通高中与高校联合育人、贯通培养。
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海洋科教创新强市,青岛涉海省属以上科研教学机构占全国的19.4%,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占全国的1/3,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占全国的44.4%。雄厚的人才和科研资源,为青岛市开展海洋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下一步,青岛将建设海洋教育资源平台,打造15处海洋教育类未成年人社会课堂和10处海洋教育类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深化与国家海洋局、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海洋大学等合作,共建海洋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据统计,青岛市目前已有市级海洋教育特色学校100所。根据方案,到2022年,青岛市将建成20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洋教育特色校(园)、100所具有全省影响力的海洋教育特色校(园),形成规模可观、梯度合理的海洋教育特色学校集群。
未来三年10所高校要“涉海”
《方案》要求,到2022年,青岛市将加快集聚涉海高等教育资源,加大高校涉海学科建设力度,培养更多海洋人才并让他们留青发展。青岛市将推进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等涉海高校在青项目建设,支持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扩大在青办学规模,支持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建设高水平海洋学院。
青岛市还将实施在青高校服务产业发展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青岛科技大学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青岛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涉海学科。推动省市与涉海重点大学整体性共建和涉海重点学科共建,引导高校适应青岛海洋事业发展需要,推进专业调整和整合,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鼓励在青高校以及高等教育机构参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等重大源头创新平台建设。
到2022年,青岛的涉海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争取达到10所以上,涉海专业在校生争取超过5万人。为了让涉海高校与青岛深度耦合,青岛市将完善涉海高校服务地方发展体制机制、优化海洋学术研究软环境。青岛市将健全高校支持机制,探索新引进高等教育机构研究生生均补贴制度,建立相关资源支持与服务地方贡献度挂钩机制。
高职院校打造海洋“新蓝领”
青岛将加强涉海职业学校和重点专业建设,办好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支持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和青岛海洋技师学院建设,争取“十四五”期间筹建服务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等产业的高职院校。鼓励海洋产业企业和涉海职业学校共建船舶驾驶、海事管理、邮轮乘务等专业体验基地、技术创新平台和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为海洋经济提供蓝色人才支撑,青岛将实施职业教育“深蓝计划”,支持高职院校加强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生物、现代装备制造等重点专业群建设,打造船舶电气技术、港口机械、海洋化工等海洋类专业品牌,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专业领域及规模。到2025年,青岛市涉海高职院校专业达到30个以上。
产教融合将推动海洋产业实现转型跨越,青岛将深化“现代学徒制”改革,推动涉海相关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探索整合、置换、混合发展新路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和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鼓励海洋产业企业和涉海职业学校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提高产教融合的实效。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杨海涛
新闻推荐
“80后”王永春赴济捐热血 这是青岛市第8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本报11月20日讯20日上午,青岛西海岸新区为爱心志愿者王永春举行欢送仪式。下午,他启程前往济南,为一位在重庆住院的血液病患...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