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老人70岁,“姐妹班”为他过寿 2路公交线“姐妹班”成员爱心接力照顾孤寡老人三十年

齐鲁晚报 2019-11-21 05:11 大字

孤寡老人过生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赵波通讯员宋晓蕊 11月20日是孤寡老人朱长柱70岁生日,岛城2路公交线“姐妹班”的老中青三代十名成员上门探望。结对帮扶老人30年来,“姐妹班”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照顾朱长柱老人已经成了传统。年轻一代的“姐妹班”成员当天还承诺,一定会把爱心延续下去,让老人颐养天年。

过70大寿

老人差点落泪

11月20日下午,青岛公交集团市北巴士公司2路线“姐妹班”的老中青三代十名成员专程赶到在城阳区夏庄街道,给70岁的孤寡老人朱长柱过生日。对于大家的到来,坐在床边的朱长柱高兴得合不拢嘴,挨个打招呼。

看到老人的头发有点长,志愿者们先给老人理了发。“这30年来,我先后搬过五六次家,每次搬家他们都能找到我,我搬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照顾我到哪里。”老人说,每次当“姐妹班”的成员来看他,都跟过节一样。

当“70”造型的蜡烛点亮,众人齐唱生日歌时,朱长柱老人也像孩子一样跟着唱歌。“虽然我没有儿女,但此时此刻我觉得,我比很多有儿女的都幸福。”老人噙着眼泪说。

一次乘车 结下30年情缘

1969年,因为一场意外,年轻的朱长柱腿部落下了终身残疾。“1989年冬季的某天清晨,我拖着残疾的腿去赶2路公交车。由于头天晚上雪很大,路滑,腿脚更显不灵便。这时2路车两名乘务员把我抬到了车上,当公交车到了黄台路车站时,一位乘务员对我说你别动,把你送到厂子门口,就这样车开了两三百米以后,稳稳地停在了我单位门口,然后乘务员亲自把我送进了单位。”说起当年的情景,朱长柱记忆犹新。受到照顾的朱长柱被深深感动,他没想到公交工作人员这么贴心。于是,他写了一封300来字的感谢信。从此以后,2路“姐妹班”就与朱长柱相识了。

一句承诺 “姐妹班”传承了30年

一来二去,朱长柱与“姐妹班”成员们渐渐熟络起来。而在得知朱长柱的实际情况后,“姐妹班”与他结成了帮扶对子,承诺会一直照顾他。期间,“姐妹班”的驾乘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从最早的“姐妹班”班长、全国劳模赖双玲,到接任的班长、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朱莉,再到如今的班长、“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董文香,照顾朱长柱成了“姐妹班”老中青三代人坚守的一场爱心接力,一直传承了下来。

“姐妹班”不分寒暑,经常到他家中探望,帮忙洗衣、做饭、整理房间。尤其是当他瘫痪在床、无法下床走路以后,“姐妹班”成员前来探望得更勤了。逢年过节,“姐妹班”有时还会把他带到家中一起过节。谈起与朱长柱之间的情谊,董文香说:“刚开始,只是纯粹想帮帮他,后来时间久了,他已经成了我们的一家人,感觉已经谁都离不开谁了。”

一份情缘 要让老人颐养天年

1990年以前,朱长柱还能自由行走,期间每到节假日,朱长柱都会拄着拐杖来到姐妹班所在的车厢,给班组成员们送上过节礼品:月饼、粽子、元宵等,家里有了好吃的,朱长柱也会特意给姐妹几人带过去尝尝,彼此成了一家人。1990年,朱长柱的下肢彻底瘫痪了,“姐妹班”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他的责任,业余时间接他到五四广场等景点参观,顺便也放松心情。在班组成员的鼓励下,朱长柱渐渐走出了低谷。

为了给整日卧床的朱长柱减少孤独和寂寞,前不久,“姐妹班”又一起凑钱给老人买了部智能手机,教老人怎么看新闻和视频,“老人内心其实很孤独。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给老人带来安慰,让他感觉到社会的温暖。”董文香说,以后她们还会坚持照顾老人,让老人颐养天年。

2路“姐妹班”简介

1960年,2路引进了无轨电车,成为山东省首条公交电车线路。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个以女性为主体的班组“姐妹班”在2路线诞生,建班伊始,便凭借着女性所特有的韧性和毅力,坚持全心全意为乘客服务,久而久之,大家都开玩笑说这是一支“娘子军”,最终确定“姐妹班”称号。

40年来,“姐妹班”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之中,把亲情和友情长久地留在了乘客们的心中,让八方来客更好地认识了青岛。班组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工人先锋号”等3个“国字号”荣誉。从“姐妹班”中走出全国、省、市级劳模共计20余位,包括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赖双玲、全国劳模王萍、山东省劳模朱莉等,还有多名班组成员获得了“工人先锋”、“三八”红旗手、“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等荣誉。“姐妹班”也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工人先锋号”等3个“国字号”荣誉。

新闻推荐

青岛将建国际化财富管理中心 连续六次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前五十名,新注册创投风投机构351家

本报11月20日讯(记者尚青龙)创投风投大会后,青岛新注册创投风投机构351家;加快建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对非法集资犯...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