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医者初心 牢记健康使命 市中心医疗集团走过66年风雨历程 构建现代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和医院管理制度

青岛晚报 2019-09-30 09:15 大字

1953-2019,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的历史走过66年,66载成长之路风雨同舟,66载砥砺前行不忘初心。66年来,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壮大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一路风雨走过了66载春秋,从1953年建院之初241人、100张病床、首日挂号不足20人,发展到现在职工2300余人、1600张床、年门诊量89余万人次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66年,光阴流转,岁月如诗,记录着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的生存与发展。其发展的每一步都坚定而有力。特别是最近的10多年,伴随着青岛健康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岛城的肿瘤治疗航母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三甲医疗集团,在青岛市卫健委党组正确领导下,在集团党委一班人共同努力下,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围绕着“精准医疗、精益管理、精诚服务”的核心理念,构建起现代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先后获得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国公益影响力医院、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卫生计生系统工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突出重围,谋划集团科学发展新战略

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之一的青岛市中心医院前身是青岛纺织医院。在十几年前,伴随着青岛纺织行业的转型,医院一度陷入了优势不“优”、技术力量薄弱、设备落后、人才结构不合理、病人少、收入低等重重困境。如何走出发展低谷,提高医院为患者的服务能力?

2008年4月,兰克涛走马上任青岛市中心医院院长。在认清困境的同时,制定了“立足青岛,面向全国,综合实力强,专科特色突出,技术领先,服务一流,环境优美,管理先进”的大型现代化品牌医院的发展目标。在发展战略上,十多年来,兰克涛带领集团上下一班人,始终坚持“大综合、强专科”的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医院内涵建设工程”,着力从医院管理、医疗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信息化建设、文化建设六个方面入手,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建立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救死扶伤、满足人民群众就医和健康管理需求,通过学科建设和吸引人才推动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病历管理的全流程集成化、智能化、多元化和数字化,并深化了医院的人文内涵。

医院引入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将科学发展的核心锁定以医疗市场为导向,不断深入研究并满足患者的需求,提出要突破“软件瓶颈”,在基本建设和规模扩张完成之后,应立即在发展战略和管理机制上实现重大转变,把工作重点全面转移到内涵建设和精细化管理上来。通过不懈努力,十多年来,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不断突破自我,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就。自2008年以来,资产总额增长5倍,年总收入增长6倍,年出院人次增长3.9倍,年门诊、急诊量增长2.4倍,手术增长达2倍。

科技引领,学科建设确保集团核心竞争力

医院发展的根本是学科建设,这也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兰克涛提出,学科发展必须坚持“突出重点,发展强项,扶持特色”和“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思路。以此为指导,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加快了对肿瘤中心、放疗中心、分子影像中心、生物治疗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等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步伐。以解决疑难或重大疾病诊疗的关键性问题为出发点,全面加强外科建设,推动专业细化和亚专业分组,强化外科微创化,医疗服务能力与专业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MDT),通过加强多学科协作,相继成立了肺小结节诊疗中心、乳腺病诊疗中心、青岛市恶性肿瘤疑难病例会诊中心等特色专科,为患者提供规范化、个性化、系统连续的最佳治疗方案,实现医疗服务碎片化整合;进一步完善了干细胞移植中心,规范和开拓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健全了对糖尿病病人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对下肢糖尿病病变的综合治疗体系,不断加大糖尿病科普知识推广。

目前,该集团在PET/CT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恶性肿瘤精确放疗、立体定向外科、生物治疗、氩氦刀技术、干细胞移植、介入治疗、微创治疗等达到了省级乃至国家级先进水平。

新闻推荐

工地“快闪”表白祖国

本报9月29日讯“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青岛...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