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课怎么上? 岛城初高中名师谋策破题

青岛晚报 2019-08-29 06:20 大字

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科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让师生们再次意识到提升传统文化学习能力迫在眉睫。可是,另一方面,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落地”,与校园日常学习、考试有机结合,对不少老师而言也是个实践难题。近日,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中高考深度融合策略研究沙龙在青岛文学馆举行,郝敬宏、冷爱霞、马冬勤、朱荣荣等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以及青岛古典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刘承智等齐聚一堂,就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今年四月,青岛市传统文化教育联盟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正式成立。该联盟是岛城首个贯通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传统文化学习交流平台,致力于为岛城中小学全面开展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和资源共享打造出“青岛样板”。作为联盟工作人员之一,刘承智在沙龙中首先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说,中央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程度逐渐加大,高校也承担了学术研究任务,针对中小学师资人员、研究资源不足等实际情况,高校可以成为重要的支持力量。而从语文科目的高考改革方向来看,教育界意在将高校、高中教育打通,让孩子在进入高校之前,便尝试进行研究性学习,促使高中教学实践向大学靠拢,这需要将高校的教育资源向中学予以倾斜。

“我做了一个统计,2017年语文高考卷文字是7954字,到2019年时,达到了12107字。”青岛二中语文老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郝敬宏对于语文高考情况的把握精准到卷面字数。他说,近几年语文高考试卷的阅读量在持续增加,原本是实用类、文学类阅读任选其一,后来变成了两个都选,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提出了新要求。经过观察,他发现部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好的原因出在论述类阅读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上,阅读速度慢,对于话题题材感觉陌生。而学生对传统文化方面的阅读和学习能力更是亟待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也面临多个困境,比如文学常识死记硬背,不知其所以然,写作没有文化含量等。

针对这些现状,郝敬宏提出了自己的初步设想——讲读写一体化。讲解课本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点,拓展阅读相关文章,检测文章阅读效果,设置相关争议话题,让学生们进行演讲辩论,帮助学生更精准地把握传统文化知识,促进他们文化写作和思辨能力的整体发展。

随后,马冬勤、冷爱霞、朱荣荣三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崂山育才学校副校长冷爱霞说,尽管不少中学重视传统文化课程,但是实践中却发现,传统文化课程都上成了普通的语文课,如果能有一本与考试紧密切合的传统文化读本,会便于老师明晰努力方向,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目前学校也做了一系列的构想和尝试,比如教授《济南的冬天》,就把济南的地理、历史、文化名人、诗词等知识一同教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拓展知识面。

探讨过程中,老师们不时旁征博引,从管鲍之交到中美贸易战,从二十四节气讲到天干地支,沙龙气氛十分热烈。经过讨论,名师们初步计划首先找出哪些中高考考点与传统文化学习有关联,并将这些关联点编纂成书,在学生中推广,以便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张琰

新闻推荐

小学生义卖晚报热情高涨

8月21日至25日,来自公安交警、公交公司的志愿者,携手崂山区凤凰台小学2016级6班、杭州路小学2018级4班、南京路小学2018级3...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