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让我爱上传统文化”征文选登
晚报“作文课”暑假征文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围绕传统文化主题,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本次的主题是“__让我爱上传统文化”,发掘背后故事,抒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赞美。投稿邮箱为wanbaojizhetuan@163.com,800字以内。所有投稿邮件标题为“题目+学校班级姓名+联系电话”,内容直接发在邮件正文里,无需附件,截稿时间为8月31日。
暑假征文的优秀稿件,会在晚报每周四教育周刊的“作文课”专版刊发。参与今年晚报“微作文”投稿和暑假征文的学生,有机会参加十月份的晚报2019年度现场作文决赛。“青晚小记者团”公众号(qdwbxyjzt)将同步刊发登报的作文,并全程发布晚报2019年度现场作文决赛的相关通知。
篆刻人生
城阳七中八年级一班张芝瑜
如今,电子行业发展迅速,网络成了人们所迷恋的东西。那么,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人们是如何娱乐呢?我想,篆刻可能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吧。
篆刻起源于殷商时期,那时的篆刻是在龟甲上刻字,就是现在我们所熟悉的甲骨文。但它的兴起却是在秦朝,那时就以篆刻印章为主,形成了“帝王用玺,将军用章,私人用印”的习俗。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以篆书为基础,用雕刻的手法,在印面上篆刻。
起初,接触篆刻是美术老师带我们一点一点地了解和学习,教我们如何握刀,怎样查字……这使我慢慢地对篆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就买来了篆刻刀、石材及辅助设备等,自己在家按照老师及书本上的教学步骤学着刻。握刀的指头都磨出了老茧,不小心划破手指头也是常事,稍稍一使劲就刻坏了石头,总不能让人满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印章出炉了,刻出最后一笔变成成品时,我捧在手中高兴极了,好几天都不肯让它离开我的视线,跟个宝贝似的。后来,自己篆刻的章多了,那刻的第一块章自然也就被我遗忘在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但是我每次看到它,就想到了我们的人生,虽然不尽完美,只要今后不断努力雕琢打磨自己,定能雕刻出精美的人生。
我对篆刻这一传统文化的喜爱,也随着时间的积累而越发不可收拾。在篆刻背后,是有着上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同时它也接受了时间的洗礼,如今它仍能以高贵典雅的气质出现在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实在叫人爱不释手,这也注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承载了一批又一批的追随者。
红红火火的春节
青岛53中八年级三班王颖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就是春节,一个让人期盼整年的传统节日。临近春节,奶奶总喜欢带我去买年货。灯笼、“福”字、春联……琳琅满目。“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奶奶最喜欢的一副春联,寓意着春天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红红火火是我对春节的第一印象。
饺子也是春节不可缺少的,韭菜馅、白菜馅……里面还包着硬币。奶奶“嗒嗒嗒嗒”剁馅,亲手擀皮,包饺子,放硬币。爷爷负责煮饺子,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其乐融融,厨房里的欢声笑语让春节的气氛更浓了。“爷爷,为什么一定要吃饺子呢?”我最喜欢追着爷爷问,他总是笑着说:“这是春节的习俗啊,吃了饺子,明年就有好运。”包饺子的步骤,吃饺子的习俗,都让我好奇,想要继续探索。
大年初一早上,穿着新衣服走亲串友。拜年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一个习俗。“过年好,过年好。”这是大家见面后的第一句话,长辈会拿出一个精致的红包,在背面写上新年祝福,送给来拜年的小朋友。我们手里拿着厚厚的红包,吃五颜六色的糖果,看着春晚重播……这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的幸福经历。我在享受着这个传统节日的同时,也更深一步了解了传统文化。
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从春节的各种习俗开始,我喜欢春节各式各样的美食,喜欢春节照亮夜空的烟花,喜欢春节辞旧迎新的钟声,喜欢春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笑语欢腾的气氛。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开始于对春节各种习俗的来历和意义的好奇,后来深入探索,感受到代代相传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像天上的星星照耀着祖国,影响着世界。
筷子
青岛53中七年级三班张睿欣
筷子一双,奥妙无穷。或许,在了解筷子之前,我们关于筷子的认识,大概只有“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折不弯”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了吧。
可殊不知,这筷子中竟包含了千千万万文人志士所寄予的情感。拜读李白的《行路难》,感叹“停杯投箸不能食”丢官离京的境遇,同情“拔剑四顾心茫然”迷茫落魄的心理;吟诵杜甫的《丽人行》,“犀筋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借杨氏兄妹奢靡,讽当时统治腐败;品味“红艳诗人”朱淑真的《咏箸》,展生活情趣,道心中疾苦……
一双筷子,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本身说明了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而现在,它已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特象征!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几千年对筷子的使用,早已形成了成熟的礼仪常规,比如长辈没动筷子,小孩是不能先动的,这是对长辈的尊敬。这不,又要开饭了,我坐下顺手提起筷子,刚伸进了盘中,转念一想,不对,爸妈还没有夹菜呢,于是便悄悄地缩回了手。
一双筷子握在手中,我思绪万千:原来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呀,它时刻影响我们,以各种无形有形的方式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处处留心皆学问,爱上传统文化,爱上生活。
遇见皮影
青岛53中七年级八班王依冉
你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明珠。我戴着翅膀,滑过传统文化的长廊,偶然遇见了你,于是我便爱上了中国传统文化。
五年级时,我参加了皮影社团。在皮影戏的表演时,我分明听到了皮影传承人铿锵有力的配音,这使我沉醉其中。演出是一种享受。当灯光变暗时,所有人的脸上挂着严肃,心里刻着平静,眼神带着坚定。音乐一起,一个个皮影小人在白色的幕布上留下了痕迹。一曲终了,我们手举皮影小人走出幕后,鞠躬致谢。人们欢喜的表情,响彻云霄般的掌声,让我开始爱上了皮影。
再多的话语抵不过亲自尝试,每当站在白色的幕布后,自豪在不知不觉中流露着。脸上的汗水和心中的热血,让我一刻不停地表演。也许在某个瞬间,我对皮影产生了崇高的敬仰,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崇高的敬仰!
皮影戏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历经多少年才流传至今。对于那些皮影传承人,皮影带给他们的是无穷的欢乐、无价的财富和至高的信仰。对我而言,皮影不仅让我爱上传统文化,更让我有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和发扬的意识。
扎染技艺
福林小学三年级二班张之山
今天我要学习扎染技艺,只见老师搬来一口大缸,里面盛满了颜料。我好奇极了,要染什么颜色呢?等老师放下来以后,我们才发现原来是蓝色——古人最常用的色,因为它是从随处可见的兰草中提炼出来的。
老师给我们每人一块方方正正的白布,先让我们折布。看着这块洁白无瑕的布,不禁让我浮想联翩,是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星汉灿烂的夜空,还是神秘莫测的宇宙?想到这儿,我左边折一下,右边叠一下,三下两下就折出了心中薄饼似的三角布。到扎花部分了,我先在左右两边各扎了一道,忽然听见“啪”的一声,原来是皮筋崩断了,看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扎皮筋也不能太用力。最后,我又在中间绕上了一圈,但我想让它留白更多些,所以就绕了两圈。终于可以染色了,这可是最关键的一步。我先将它放进深蓝色的染缸里,然后带上手套将它按在水下不停翻转,让里面也能完全浸透。听老师说,古人都把衣服染成深蓝色,就是为了穿得更久,这样一遍遍地水洗,颜色就不会很快褪掉。
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了,我把作品从缸里捞出来,使劲拧干,迫不及待地解下皮筋,把方布一下子展开。哇!蓝白相间好像打水漂时湖面荡起的一圈圈涟漪,又好似四周围着高大围墙的城堡。哈哈,要是李白穿上我染的衣服,一定会写出更多精彩绝伦的诗篇。今天,不仅学习了有趣的扎染技术,还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力量!
本版主持人:张译心
新闻推荐
早报8月21日讯21日上午,城阳区“智慧农业”五大示范工程在青岛国际农业生命智慧谷启动。该工程由青岛国际农业生命智慧谷...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