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伉俪先后捐献遗体 市民蔡喜瑛、王玮珉“给医学做最后的贡献”,感动身边亲友

半岛都市报 2019-08-01 01:20 大字

半岛记者徐军实习生喻沐邻

今年6月,在青岛市供销合作社离休的老人王玮珉去世。在他去世后,子女们顺从他的遗愿,将他的遗体捐献给了青岛大学医学院,供医学研究和教学使用。而在6年前,王玮珉的老伴蔡喜瑛去世时,也同样将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这对八旬的伉俪,在生前热心公益、备受大家尊敬,在去世后也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为社会、为医学做奉献。

想给医学做最后的贡献

说起王玮珉和蔡喜瑛伉俪捐献遗体的故事,还要从他们的女儿王少苇参与无偿献血开始讲起。

1982年,王少苇生女儿时突然出现大出血。在紧急情况下,医院护士长带头献血,挽救了王少苇的生命。经历了这一生死难关,王少苇认识到无偿献血的重要性,所以,在青岛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之后,王少苇成了青岛首批献血者,并且带动家人一起献血。后来,王少苇和丈夫王化林以及女儿,一家三口都获得了国家对无偿献血者给予的“银牌”表彰,这意味着他们每人都献血30次以上。

就在一次参与无偿献血时,王少苇看到了青岛红十字会传发的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的倡议,细问了解之后,她一下拿走了三张登记表格,打算一家三口一起填写。“我和女儿填表签名了,但是老公没有填表,三张表格空下来一张。这事后来被我母亲知道了,她说她要在去世后捐献遗体,她想填那张空下的表格,但是需要作为直系亲属的父亲同意,而我父亲那时候并不愿考虑这件事,母亲的捐献愿望就一直放在心里。”

2013年7月13日,85岁的蔡喜瑛去世,而她生前的遗愿就是能够捐献自己的遗体,“她想给医学做最后的贡献,给医生提供研究、学习的机会。”王少苇说,父亲王玮珉在忍痛之中尊重蔡喜瑛的选择,为她完成了捐献遗体的遗愿。蔡喜瑛的名字,也被镌刻在了福宁园奉献林的纪念碑上,供人们瞻仰。

他们的精神让人感动

或许是受老伴的影响,原本不愿考虑捐献遗体的王玮珉老人,思想开始有些松动。

一次,王少苇带着女儿一起去看望王玮珉老人。在聊天中,外孙女向外祖父提起去世后捐献遗体的事情,没想到,王玮珉老人很畅快地答应了。思想的松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故去的老伴影响。

今年6月24日,89岁的王玮珉老人因病去世。在去世后,子女顺从他的遗愿,将他的遗体捐献给了青岛大学医学院,为医学研究和教学做贡献。

王少苇告诉记者,父母在读书期间就是同学,青梅竹马。1946年参加工作后,经单位领导牵线结成伉俪。后来,父亲王玮珉在青岛市供销合作社工作,母亲在纺织站工作。在王少苇的心里,父母是对工作特别认真、负责的人,他们从事经济工作,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而且清正廉洁。性格外向的母亲在从单位退休之后,在居住的街道上继续发挥余热,参加治安巡逻,遇到谁家有困难就捐钱出力,尽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内向的父亲虽然话不多,但也总把别人的冷暖记挂在心头,汶川地震时,他还交了一笔“特殊的党费”,用于救灾赈灾。

王玮珉和蔡喜瑛伉俪的品质影响着子女、外孙女,甚至周边的其他亲友、老同事,很多人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

新闻推荐

中老年六超夏凉裤工厂直销 明日开售2条仅需200元

很多中老年人到了夏天,穿裤子成了问题。目前市场上的裤子,要么是商务型的,低腰低裆,有肚子的穿了会往下掉;要么就是像睡裤...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