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阔步迈向全域旅游新高地
多彩新崂山。闫培森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台雪超通讯员王兴曲咪咪 正是夏日好时节,沿崂山一路走下来,无论是道路、景区、乡间还是城区建设,满目皆景。崂山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近年来,崂山区坚持“崂山全域皆景区”理念,不断推动旅游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高速增长向优质发展转变、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构建起“景城乡一体、山海空联动”全域立体发展格局。
创新管理体制
提升旅游生命力
全域统筹,全城联动,崂山区创新全域旅游综合管理体制。对青岛市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崂山区旅游局、青岛市啤酒节办公室的景区管理、旅游发展和节庆会展等职能、人员编制及平台全部整合,率先组建区县级旅游发展委员会。随后,把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与区文化和旅游局进一步整合,组建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下设11个职能处室,统一负责全域旅游的统筹推进、综合协调和服务监管。在辖区5个街道办事处均成立宣传文体旅游中心。
全力打造舒心、放心的旅游环境,创建“1+5+N”旅游市场监管机制,提升满意指数。成立全区旅游秩序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和旅游市场监管所、旅游巡回法庭、景区食药所、景区行政执法大队和景区交通运输管理所5个专业旅游执法机构,及多个联合执法、假日投诉、重点景区整治办公室。构建以公安交警“天网”为依托的270余处旅游秩序视频监控系统。崂山区在旅游投诉处置机制方面也进行了创新,开通了国内首个5位数的全区统一旅游服务热线——96616,统一受理旅游咨询服务、投诉受理,进行旅游产品推介。
大力发展“旅游+” 多元业态合力推进立体发展
以“旅游+”和“+旅游”为途径,构建全面、立体的全域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推动城乡融合。在全域旅游产业布局、项目引进、环境提升等方面进行全区统筹谋划。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3.13亿元,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
推动景城融合。完成10.5公里的前海景观提升工程,打通滨海步行道,建设14处“口袋公园”和44处人文街景小品,打造钓鱼台酒店、美高梅酒店、米其林餐厅、星光里酒吧街等一批时尚消费新地标。
推动乡旅融合。3年累计投入20亿元,以3A级景区标准对30个重点社区进行环境品质提升。东麦窑仙居崂山、凉泉理想村、解家河国际艺术村等一批高品质乡村旅游项目快速崛起。2017年当选为北方唯一的“青年国际乡村双创优秀实践地”。
推动产业融合。推进旅游与文化、金融、工业、体育、交通、教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如是书店、崂山书院等一批精品文旅融合业态。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崂山100”国际山地越野赛分别入选国家级示范基地、示范项目。
推动景社融合。建立景区、街道、社区“双联动”和三级帮联工作机制,每年设立2000万元景区生态补偿金,对景区内35个社区、34800名居民进行补偿和奖励,实施旅游富民惠民工程。
全域要素联动 旅游出行更安心、放心、贴心
交通先行,道路成为风景线。在国内山岳型景区中首次实现地铁与景区交通零换乘无缝衔接,开通旅游观光巴士。将沿海一线建设成为集休闲步道、骑行绿道、口袋公园于一体的滨海慢游步道。
厕所革命,全域厕所无死角。完成38处标准化生态厕所,新改建39处新型环保厕所和90余处新型市政公厕,先后获得全国厕所革命“最佳景区”“十大典型景区”“管理模式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智慧旅游,升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河东、汽车东站和北九水三个旅游集散中心,配套八处旅游信息咨询中心,20余处旅游咨询服务点,安装各类旅游标识牌3600余块,建立以旅游数据中心为依托的综合智慧旅游系统。
节庆活动,全年不断线。始于1991年的青岛国际啤酒节,蜚声中外;北宅樱桃节、沙子口鲅鱼节、崂山茶文化节、枯桃花会等特色旅游节庆活动精彩纷呈,内涵品质不断提升。
文明旅游,倡导全民共建共享。倡导“无痕旅游”,组建20支文明旅游志愿者队伍。推出“秋韵崂山”“百万市民游崂山”等系列惠民活动,让市民共享全域旅游发展成果。
新闻推荐
进行现场观摩,规范内部管理 多部门联合组织食堂负责人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半岛记者李晨报道本报讯为进一步加强单位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高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规范操作意识,规范企业...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