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预防电信诈骗
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电话、网络、邮寄快递、伪基站等实施诈骗的犯罪活动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提高市民的识别和防范能力,7月9日上午,青岛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青岛市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云南路街道办事处等举办“防骗全民行”进社区活动,活动中,青岛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专家青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中队长祝小楠给社区居民带来讲座《提防电信诈骗》。
常见的电信诈骗类型
冒充公检法诈骗 骗子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社保、医保”等工作人员,用网络电话虚拟上述单位电话号码,以“恶意透支、社保、医保账户异常或涉嫌洗钱、贩毒罪等”为名,要求受害人将个人资产转到所谓“安全账户”进行诈骗,或让受害人登录虚假的公、检、法网站查看通缉令,后再实施诈骗。
冒充熟人进行诈骗
骗子通过非法途径得知领导、同事、朋友的姓名、电话、微信、QQ等资料,假冒身份发信息给当事人,谎称更换手机号码,以后再以该手机号码发短信诱骗被害人向骗子汇款。或者冒充亲友直呼其名或以“猜猜我是谁”的方式,以“临时周转、送礼给领导”为名,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入资金。
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以公司抽奖、店庆酬宾为由,或通过门户网站弹出窗口、冒充官网、游戏网站、聊天工具、公共聊天界面、电子邮箱等途径,谎称受害人中奖,以收取手术费、公证费、税费等各种名义要求受害人向其指定账户汇款。
网络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电商客服拨打电话称受害人购买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需要退款,要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名义上是给受害人转退款,其实是将受害人资金转走。
另外,还有淘宝刷单诈骗、贷款诈骗、伪基站等类型,都需要市民切实提高警惕。
防电信诈骗 谨记“不信、不理、不汇款”
1.不贪图便宜。 “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陌生人的电话或短信中涉及中奖、退税、低价购物等虚假信息一律不要相信,心中没有贪念,犯罪分子便无机可乘。
2.不惧怕恐吓。 “身正不怕影子斜”。遭遇陌生人自称公检法身份要挟时,不要恐惧,可以直接拨打110咨询。
3.做到五个务必。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关键是不要泄露账户密码、身份资料等重要信息,短信、微信中的链接不要轻易打开,手机、电脑谨慎安装各种陌生软件,特别是请你在转账汇款时务必做到:务必清楚收款人真实身份,决不给陌生人转账汇款;务必清楚接收账户详细情况,决不轻信所谓安全账户;务必清楚转汇出资金用途,决不轻信别人任何承诺;务必保守电子账户信息,决不向陌生人透露账号、密码等信息;务必核实确认网银网址,决不将陌生人手机与网银绑定,更不能随意告知对方各种验证码信息。
4.做到相互提醒。亲朋好友间要相互提醒,对接到的电话、收到的短信,只要是不认识、不熟悉的人和事,均不要理睬,以免被诱骗。
当市民感觉上当受骗时,不要心存侥幸,应当迅速终止交易、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报警时提供涉案的电话号码、短信息内容、网络地址、银行账号及卡号。
记者 崔佳佳
新闻推荐
本报7月9日讯7月2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关于使用2018年度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通知》,今年...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