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电子学校倾力打造硬核新工匠

青岛晚报 2019-05-09 05:49 大字

编者按5月6日,以“迎祖国七十华诞展职教时代风采”为主题的青岛市职业教育活动周正式开启。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开放校园,面向中小学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开展职业体验,展示教育教学成果。

在今年的青岛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鹏照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社会地位,要通过职业教育活动周,弘扬“敬业乐群、修己以敬、惟精惟一,以事其业”工匠精神。

各职业学校具有哪些办学特色?课程设置有什么亮点?如何完善职教培训体系?怎样深化产教融合……活动周期间,记者走进一所所中等职业学校,带你了解职业教育的新气象、新发展、新成绩。

制作能进入火灾现场灭火的消防机器人,放在单车上就能大大提高安全度的辅助工具,用定格动画制作出栩栩如生的瓷罐、窗帘……很难想象把这些奇思妙想付诸实践的是一位位普通的中学生。5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青岛电子学校,近距离感受这里的学生是如何被一步步培养为德技并修的现代工匠“后备军”的。

创办嗨客造物工坊鼓励创意头脑风暴

嗨客造物工坊是青岛电子学校的特色“创客中心”,一进门,记者就看到两男生正守着一堆零件讨论得热火朝天。一问得知,一位叫杨帆,一位叫刘慎宇,都是电气技术应用专业高二的学生。“晾在窗外衣架上的衣服很容易被风刮走,我们就想做一款衣架,可以根据衣服尺寸自动伸缩调整,更好地固定衣服;加上湿度传感器,衣服干了可以提醒收衣服;还可以设置夜晚提醒收衣服功能……”这对“黄金搭档”的灵感还多着呢,他们还展示了去年设计制作的单车助手——半个鞋盒大的小工具,装有人体红外感应器,能在夜晚及时亮灯提醒骑手前方左右两边哪里有行人,内置蜂鸣器也可以提醒骑手避让,太阳能板能为工具自动充电。精巧的设计让他们连斩NOC竞赛全国特等奖、第三届3D打印协会活动二等奖等奖项。

工坊主持人、指导老师林焕民说,嗨客造物工坊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多来进行头脑风暴,激发学习兴趣,在玩中“嗨”,在“嗨”中顺其自然地提高成绩。

除了嗨客造物工坊,机器人展示教室、图形工作站机房里的作品也令人眼前一亮。比如由学生编程、组装的灭火机器人,能通过复眼、传感器确定火焰位置、大小进行灭火;用定格动画制作的瓷罐、窗帘等家居用品自然、逼真。这些都让人忍不住感慨,孩子们创意无限,不容小觑。

设立劳模工作室传承大国工匠精神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青岛电子学校非常注重思想道德教育,专门组织了劳模工匠进职校活动,设立了劳模·工匠工作室,营造出劳模工匠精神育人的校园新文化氛围。

在劳模·工匠工作室,记者见到了青岛电子学校劳模学校校长王炳交。作为青岛航标处团岛灯塔的守护者,他四十年如一日与那盏百年“海上明灯”朝夕相伴,发扬践行“燃烧自己、照亮航程”的航标精神,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王炳交现场展示了他于上世纪起陆续写的工作笔记、绘制的电路图等,泛黄的纸张上那些工整认真的字迹,记录的是几十年的付出和收获。

国家电网山东青岛供电公司修验继电保护班工人、电力行业国家级技术大师、全国劳动模范夏晓斌和海尔冰箱互联工厂总装线体工人、装配状元、青岛劳动模范崔惠峰的事迹也高挂于工作室墙上,他们获得的种种荣誉证书被摆放于显眼位置。这些宝贵的精神财产潜移默化中浸润着学生们的心田。

招录专业新亮点提升学生“硬核”实力

据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介绍,青岛电子学校今年对招生工作定了一个“小目标”——计划招生1000人,比去年大幅度提升。在今年青岛市调增普高招生计划、市内四区普高计划招生比去年增加1490人的形势下,这样的决定显示出实干办校的魄力和底气。

此外,该校今年招生工作也亮点多多。比如从3+3+2中日硕士班、3+4本科班、3+3中美本科、三二连读到五年制贯通、春季高考、职业中专,录取层次更全面;在职业中专批次设置了最实用、最前沿的“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中日联合专业是日本主打的动漫方向,中美联合是美国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专业等,充分保证学生们接受全面系统的职业教育,保障升学道路畅通无阻。

“我们学校一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职业、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四大素养,具体实施措施是抓好‘三个一工程’:让学生们有一项安身立命的职业技能,有一项经过鉴定的文体特长,培养一项爱好。”崔西展说,通过这些不仅让学生们掌握职业技能,还要学习工作方法,更要提升精神品质,将打造大国工匠的任务从入职企业阶段提前起步至学校教育阶段,为学生成为大国工匠奠定良好基础。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张琰

新闻推荐

省事!一次操作办好三项业务

本报5月8日讯为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全面提升青岛市人社公共服务水平,市人社局面向企业推出了网上、...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