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百年五四 诵青春之歌 探访北大红楼

成都日报 2019-05-05 01:37 大字

5月3日,参观者在依托原北京大学红楼建立的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参观

北京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距离紫禁城东北不远处,有一座凹字形的砖木建筑。因其主体建筑为红色,被人称为“红楼”。这座1918年建成的著名建筑,曾是国立北京大学文科、校部及图书馆的所在地,现为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时值五四运动100周年,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来到这里,通过一间间展室、一张张照片和一段段文字,重忆百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五四风雷”,感受激荡至今的爱国豪情和青春伟力。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走入这座百年建筑,狭窄的楼道、昏黄的灯光,在办公室、书库、阅览室、杂志社、教室等各房间穿梭,似乎仍能听到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北大青年及教育先行者们为救国奔走的呐喊声和脚步声。

红楼一层最里面的屋子,是当时影响广泛的北大学生社团新潮杂志社。纸笔、标语、旗帜等,似乎还能看到五四前夕,以新潮社社员为首的北大学生,在这里紧急制作3000多面旗帜、标语的场景。

1918年底,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发起成立新潮社,其创办的《新潮》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刊物。在杂志社屋内,罗家伦起草了《北京全体学界通告》,在游行出发前印出上万份,上面疾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从北京到青岛、上海等地,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群众参加的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爆发。如今,在红楼的放映室里,人们仍能通过黑白影像看到那影响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性一幕。

红楼内最引人关注的一间屋子,就是当年时任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的办公室。走进屋内,桌椅书柜、电话挂钟等陈设如旧,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本复制的1919年的台历,纸页已泛黄卷曲,时间停留在1919年。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副馆长李金光介绍,李大钊在这里写下了《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重要文章,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每当到这里,观众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站在门口还可以看到李大钊同志当年在这里挑灯奋笔疾书的情景。”

在办公室的外间,还摆放有一张会议桌和几把椅子。1920年10月,以李大钊为代表的3名北大师生成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这间屋子,李大钊经常给一些青年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这也是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经常活动的地方。”李金光介绍。

“五四运动对中国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觉醒,也是民众爱国感情的爆发,体现了青年对国家的担当以及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了准备。”北京大学校史馆副研究员林齐模说。

如今,在北大静园附近,一座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碑体用5块不同高度的花岗岩石块组合而成,最高点离地面4米,以示五四精神代代相传。4日上午,未名湖畔,静园草坪,一场青春诗会正在举行。北大师生们用深情的诗歌和歌曲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以此纪念五四运动百年。

“五四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全国学联主席、北大经济学院博士生王圣博说,“今天回顾五四运动,就是告诉青年要有家国情怀,真正将个人发展和奋斗融入到国家发展的时代洪流里去,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在他看来,五四运动的时代意义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做任何工作都不能脱离群众、离开乡土。“只有投入到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中、扎根中国大地,才能了解中国现实,以知识指导实践,从而实现理想抱负,服务国家建设。”

李金光认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时至今日仍有非常大的启示意义,是每个人必须要坚守和践行的精神。

“我想告诉现在的年轻人,你们的前辈,就是那些曾经的年轻人,曾站在时代潮头,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拯救民族危亡,你们应引以为傲。同时,你们更应感到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要做好本职工作,勇于担当,将个人事业和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李金光说。

文图均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相约太平角 五一晚报邀你拍全家福

拍一张全家福,定格一份别样的感动。5月1日上午9时至11时30分,晚报为读者免费拍摄“全家福”活动在太平角与你相约。今年的...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