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拍照

安庆晚报 2019-04-10 10:00 大字

出国旅游,看到异国风情总想拍照。拍风景,没问题;可是拍人,那就因文化而异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被拍照有不同反应。总体来讲,西方人讲究隐私权,不喜欢被人拍。有一次在柏林,我看到被拆毁的柏林墙留了一段,警示后人。有一对年轻的德国夫妇带着个小女孩,站在墙边跟她说着历史。我立即举起相机想拍下这场景,可那对夫妇的反应比我的相机还快,立即通过形体动作,破坏了我的画面。

土耳其人似乎并不反感被人拍照,尤其是小孩还特别喜欢被人拍。我们多次在旅游景点碰到中小学生,看到我们端着像机,孩子们总喜欢站到镜头前,要我们拍他们,有时还要和我们合影。每当拍完照,孩子们会拥过来,让我们回放给他们看。看到照片,个个欢呼雀跃,然后一哄而散,却从来不要求我们日后给他们寄照片。有些成年人见到我们“中国老外”,也主动要求跟我们合影。

中国人被外国人拍照会是什么反应呢?这不好一概而论,有人不介意,有人却很在意。我看过不少西方人上世纪初在中国拍的旧照片,大都是清末民初的,画面上的中国人坦然面对镜头,看不出有什么反感情绪。这些旧照片成了当代人了解旧时代的珍贵史料。据说在清朝,有人认为照相会被摄去灵魂,所以拒绝拍照。如果是“洋鬼子”拍他们,那就更加排斥。这种事我在二十多年前还遇到过一次。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去青岛旅游,想去看看崂山道观。走到门前的台阶下,发现一个道士似乎跟两个老外在扭打,我赶紧上前问个究竟。那男老外听我会说英语,立即向我求救。他说,他刚才拍了那道士,那道士很愤怒,一下子冲到他们面前抢他们的相机,要扯出相机里的胶卷。

老外告诉我,他们是美国人,来中国旅行结婚,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所以拍了那道士。他们刚从北京来青岛,相机里有他们在紫禁城拍的新婚合影。他央求道士不要抽出胶卷,并承诺决不把道士的照片洗出来。可那道士不懂英语,鸡同鸭讲,无法沟通。我立即把老外的话翻译给道士听,可那道士却不依不饶。我大声批评道士:“人家已经保证了,你把相机还给他们吧。”那道士嫌我多管闲事,我一听有点冒火,大声喝道:“人家拍你一下有什么不行!?你看,你们的道观都退到深山老林了,可西方的教堂在中国越盖越多。他们拍你,拿到美国去宣传中国道教有什么不好?”那道士被我唬住了,愣愣地看着我。我听那道士讲话有安徽某地口音,接着说了一句:“我问你,你从安徽XX市到这里来云游,不就是为了传播道教吗?还不快把相机还给人家?”这句话起了作用,那道士不知道我是什么“高人”,居然知道他老家在哪里。

好照片往往包含很多文化历史信息。可是由于不同文化的不同观念,在国外拍照片会受到当地文化风俗限制。记得我去土耳其之前,有人告诫我,千万不要拍扎头巾的妇女。我想可能是有违伊斯兰教规,所以我从来不拍她们。但事实并非如此2017-2018年度,我校去土耳其教学的袁老师是摄影高手。他在土耳其工作期间拍摄了大量的、生动传神的人物照片,男女老少应有尽有,其中很多是扎头巾的妇女。据袁老师说,他拍摄之前,大都征得了当事人的同意。这也至少说明,土耳其人并不拒绝被人拍摄。

其实世界上的人都一样,对于不同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相互都有好奇心,想拍些异域文化照片是共同心理。除了抓拍瞬间,一般情况下,拍人,还是先友好地向被摄者示意为妥。

可是,我在土耳其拍风景照,却遇到过一件奇葩的事情。有一次,我在海边拍照,一个中年人走过来跟我聊天。聊了一会儿,他问我:“听说中国人出国旅游,回国后每人要向国家上交一千张照片,这是真的吗?”我莫名惊诧地看着他,反问道:“你从哪听来这荒谬的说法!”那人嗫嚅地回答:“这不是我说的,是报纸上说的。”我说:“哦,这些靠造谣来营销的报纸你也相信?”

新闻推荐

1分钟完成认证,有效避免“被股东”,崂山区 企业注册推行微信身份认证

□本报记者白晓宋弢本报通讯员刘美琪1分钟即可完成身份认证近日,为解决申请办理企业登记注册...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