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热血青春,实现荒滩变良田 张霞为改良盐碱地而奋斗不息
半岛记者田爽
“我做的不是一件多伟大的事儿,但我愿意为改良中国那十几亿亩还没有种上庄稼的盐碱地而尽一份力。”张霞,现任青岛东域盐碱地稻作改良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两年间,十几万公里的飞行,张霞在全国各大类型盐碱地上留下了她坚定的足迹,践行着自己“誓要为中国改良亿亩盐碱地,实现荒滩变良田”的决心与抱负。
足迹踏遍盐碱地,帮助乡亲脱贫致富
2005年大学毕业以后,张霞一直从事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将农村有机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2017年10月,在袁隆平院士提出的“将亿亩荒滩变良田,保障粮食安全”愿景的影响下,张霞投身盐碱地治理事业。“要想真正利用科技改良盐碱地,就得因地制宜,先摸透各地盐碱地的情况”,她如是想,也如是做。
几年的时间里,美好的愿景和心中那份坚定的信念驱使张霞在改良盐碱地的道路上风雨无阻。从江南水乡到华北平原,从黄土高原到荒漠戈壁,共计行程十几万公里,哪里有盐碱地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只为亲查亲看,只为因地制宜取得最有价值的“一手资料”。
“做梦也没想过,有一天能吃上我们自己种出的大米!”“以后我们不用到外面买米吃了,我们可以用自己种的米做手抓饭啦!”看到耐盐碱水稻测产数据后,新疆岳普湖县的村民们紧握着张霞的手激动地说。而张霞自己也感觉像是做了一场梦,初到新疆岳普湖时,她被眼前看到的景象惊呆了,“那里的土地资源非常丰富,但土地盐碱化程度极其严重,荒地表面全都泛着白色的盐霜,人走在上面还有咯吱咯吱的声响,一眼望去,无垠的土地寸草不生,更别说是种水稻了”。
长期以来,土壤沙化、盐碱化制约着岳普湖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当地居民生活窘迫,始终无法脱掉“贫穷”的帽子。“帮助他们治理盐碱地,增加他们的人均耕地面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是张霞对乡亲们的承诺。而如今,张霞做到了,她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也没有辜负乡亲们的期望。
每一块盐碱地都像是生病的孩子
作为公司的负责人,她是工作伙伴们的“领头雁”,而自己的“小家”却常常因为自己的缺席而少了一份温馨。在她的牵挂中,除了盐碱地还有自己那个正在上小学的儿子。一边是魂牵梦绕的亿亩良田,一边是正在成长又缺少照料的儿子,为此张霞经常把公司和项目现场当成家,为了能有多一些陪儿子的时间,自己也常常带着儿子一起出差,张霞说儿子的懂事有时候让自己既欣慰又心疼。
“其实有些土地的底子并不差,但因为一些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导致原本资质还不错的土地变成了盐碱地。这些年,我总觉得看到这些土地就像看到了自己孩子,而这些盐碱地,就像是生病的孩子,让人又惋惜又心疼,我想我一定能治好它们。”张霞说。
虽然个儿不高,但是张霞小小的身体里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她与团队的努力下,先后成功利用“四维一体”改良技术在浙江温州、陕西南泥湾、黑龙江大庆等5地建立了稻作改良示范平台,原来寸草不生的盐碱地转眼变成了水稻平均亩产500多公斤的良田。这一切,张霞看在眼里,乐在心上。
2018年,为了打破传统种植模式带来的困局,趟开一条新型绿色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张霞把目光放到了“数字化农业”上。她带领自己的团队,以四维改良法的技术作为支撑,与华为公司合作共同搭建沃土云平台,通过数字农业,实现盐碱地变农田,创造了“农田变工厂”的新型产业模式,并且带来了不错的成果。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陶琳通讯员李学峰近日,市民魏女士手拿印有“品德高尚乐于助人”字样的锦旗来到了出口加工区车站,亲手将...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