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门锁不能识别老人指纹,“智能盒子”浪费钱,业内人士表示改进设计是关键 智能产品要让老人“好用”“好操作”

大众日报 2019-03-07 09:43 大字

□记者李振报道

本报青岛讯指纹门锁用指纹打不开,却要用电子卡片开;有一键急救呼叫功能的“智能盒子”被束之高阁……日前,在上海工作的青岛市民李文斌告诉记者,他发现自己给父母购置的一系列智能产品大都沦为摆设,有些甚至还让父母颇为闹心。他不禁感叹,距离造福老年生活的理想状态,智能产品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李文斌告诉记者,由于异地工作远离父母,最近3年,自己购买了十多种主打老人使用的智能产品,花费超过3万元,包括智能门锁、智能手机、智能空气净化器、智能盒子、智能血糖仪等,希望能让老人的生活更便利。但大多数产品父母并不愿意长期使用,“不好用”“没用处”“学不会”是父母给这些产品的用后评价。

比如“不好用”的智能门锁。父母记忆力下降,经常会出现出门忘带钥匙的情况,于是为他们安装了能够识别指纹的智能门锁,让父母不用再带钥匙出门。然而使用效果却很不“智能”:老人皮肤干燥,指纹浅,经常出现触屏不灵敏和指纹解锁无效的情况,有一次老人甚至在门外刷了十几分钟指纹还没打开。之后出门,老人只能选择随身携带电子开门卡。

比如“没用处”的“智能盒子”。李文斌父母家安装了一款社区免费发放的“智能盒子”,号称集成了一键急救呼叫、智慧医疗、居家服务等功能。但老人发现,一键急救呼叫需要另配手机卡,觉得既然自己已经有了手机,再办一张手机卡“浪费钱”;所谓“智慧医疗”就是个周边医疗机构的地图册和电话号码本,既不能网上挂号也不能连通社区医生,很快“智能盒子”就被老人束之高阁。

通过观察父母使用智能产品的情况,李文斌发现,只有能同时具备“满足老人需求”和“操作简单方便”两个特征的智能产品才能真正为老人所接受。李文斌去年购置的一台智能配药器就是为数不多的老人可以长期使用的智能产品。老两口每日服用的药物加起来近10种,很容易误服、漏服、过服,配药器不仅能按时提醒老人用药,操作也十分简便。

“老年人不是不接受智能产品,而是市场上严重缺乏符合需求的产品。”一位从事老年人智能产品研发的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智能产品将会在老年人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目标人群定位为老年人的智能产品大多流于概念,看似功能强大、科技含量高,但在设计上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群体特殊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不仅实用性低,使用后还加重了老人对智能产品的恐慌。他认为,智能产品最关键的是改进产品的设计,提高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的获得感。

不仅需要设备的完善,智能产品真正“智能”起来还需要智能化基础上各类资源的重新整合与利用。比如,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智能血压计、智能血糖仪等,能够记录老人的血压、血糖指数,并能实时同步传给子女。“子女不是专业人士,无法对结果进行准确评估,检测结果最应该同步传给老人的家庭医生。”这位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能够打通智能产品与医疗资源之间的壁垒,使其深度嵌入老人疾病诊疗、健康保健、意外预防等环节,将会带给老人更高质量的智能服务。

新闻推荐

女驾驶员角逐“全能王”

女司机因为驾驶操作不当常常被大家称作“马路杀手”,而有这样一批女司机,她们驾驶技术甚至秒杀很多男司机。3月6日,青岛公交...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