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洼里盘鼓敲响复兴曲

青岛早报 2019-02-19 06:28 大字

随着鼓点响起,表演者规律性地变换着动作,时而叠罗汉,时而围成特定队形旋转……2月15日上午,城阳民间艺术节流亭专场在峄阳文化园开场,活动现场,洼里盘鼓以其别具一格的演奏形式博人眼球。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盘鼓就扎根流亭洼里,如今这里的居民正在重新演绎这一传统文艺。

盘鼓表演气势恢宏

上午9时30分,胡峄阳文化园门前热闹非凡,城阳民间艺术节流亭专场拉开序幕。当洼里盘鼓队登场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与大多数锣鼓不同,盘鼓不为其他表演配乐,而是独自成戏。盘鼓队员英姿飒爽、服饰鲜亮,在令旗手的指挥下,表演队形不停变换,队员们时聚时散、动作整齐协调,整个场面大气磅礴。“盘鼓队员均为洼里社区居民,平均年龄40岁。 ”盘鼓队队长胡文荣说。演出时,盘鼓队员们将盘鼓斜挎在身前,双手各持鼓槌,按照鼓谱要求奏出动感十足的音乐,双手举镲的队员则跟随鼓声变换动作。击盘鼓是个体力活,要求手脚配合。当盘鼓发出“咵”声时,要一条腿稳住,另一条腿前跨;发出“咚”声时,腿要收回来,保持身体稳定。盘鼓表演没有领鼓手,所有鼓手在令旗的指挥下演奏,这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要牢记鼓谱,不能出任何差错。

洼里盘鼓是一种集打击乐器、舞蹈表演、武术动作、彩旗锦衣为一体的民间鼓乐舞蹈表演形式,迄今已传承400余年,在城阳周边有很大名气,并于2015年入选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区和街道以及社区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中,总能看到洼里盘鼓的身影。

练习打鼓苦中有乐

盘鼓的学习分背鼓谱、学鼓法、练动作、走队形4步。由于盘鼓是用绳子斜挎在身上的,移动时很容易跑偏,大伙刚训练时,花了好长时间才能让鼓身保持稳定。“演奏盘鼓时,很多动作要求表演者蹲马步。 ”胡文荣说,当时盘鼓队在村旁闲置的厂房里训练,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几个小时下来,他累得直不起腰,甚至被人搀回家。还有令旗手,由于要不断挥动令旗完成各种动作,时间久了,手掌上磨得尽是血泡。

每晚训练三四个小时、连续训练两个月后,第一批盘鼓队算是“出师”了。“虽然练的过程很累,但大家特别兴奋,因为正巧遇上区里召开民间艺术节。”胡文荣说。还记得第一次正式演出是在刚过完春节时,为了便于表演,大伙穿着单薄的演出服赤膊上阵,尽管天气寒冷,但每个人都热情高涨。“第一次演出的效果特别好,从始至终台下观众掌声不断。 ”胡文荣说。

请师学艺年年求新

“有创新才有生命力,不能年年表演一个样。 ”胡文荣说,盘鼓演出中队形最有张力,盘鼓队决定先从队形上突破。每年的11月至12月,社区都会出资邀请专业艺人前来指导队形排列。“指导老师通常在村里传授两个星期,接下来就靠队员们自己领会练习。由于大伙白天都有工作,只能晚上排练。”胡文荣说。排练阵法需要广阔的空间,原来的闲置厂房已不能满足需求,大伙只好跑到附近山上训练。后来社区改造回迁,有了专门的训练场地,还有能作为表演场地的社区广场,大伙再不用来回奔波。

三角队形、弧形队形、正圆队形、叠罗汉……一年年过去,盘鼓队学会了越来越多的队形变化,到现在已能熟练掌握10多种队形。“队员们的演出服饰也年年更新。”胡文荣说,现在条件好了,每次表演前,队员们都会根据节目需要挑选合适的演出服。此外,表演器具也新旧替换,现在队员们用的盘鼓和镲比原来整整小了一圈。

培养出“小小传承人”

表演盘鼓时要全身活动,身体素质不好的人很难坚持下来。胡文荣说,随着年龄增长,一些老队员身体大不如前,被迫退出盘鼓队。庆幸的是,社区不少年轻人喜欢上了这种表演形式,纷纷要求加入盘鼓队,有些年轻人白天工作太忙,就利用晚上下班时间训练。

“现在队里的新成员职业都比较自由,有空余时间,他们当中有上班族,有个体商户,还有幼儿园教师。”胡文荣说,目前盘鼓队有38名固定成员,社区中学过盘鼓的已有200多人。“学起盘鼓来,身为幼儿园老师的女队员热情一点也不亚于男队员。”胡文荣说,在她们的带动下,社区幼儿园现在已开展起“盘鼓小小传承人”活动,社区还专门购买了“迷你版盘鼓”,老师们教得开心,孩子们学得也开心,每逢节假日演出,这帮孩子也成了“主角”。

本版撰稿摄影记者 王涛 通讯员 吕成刚

新闻推荐

球昨真成“雪里红” 飘飘难挡市民对美食和民俗文化的热情

专设6条工作线保障节会品质[味美又有趣]小朋友专注地吃糖球两代人一起品尝小吃市民与糖球合影萝卜·元宵·糖球会,象征红...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