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心脏病“盯”上年轻人

青岛早报 2019-01-15 06:52 大字

在很多年轻人看来,心脏病是老年人的“专利”,距离自己很遥远。但实际上,近年来岛城各大医院接诊的年轻心梗和主动脉夹层患者越来越多,二三十岁的心脏病患者已经不再罕见,冠心病和主动脉大血管疾病正呈现年轻化。青岛阜外医院心外科主任兼心脏中心副主任吕振乾介绍,随着岛城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呈现高盐高脂,并且现代城市生活及工作节奏变快,熬夜、吸烟、酗酒、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体力运动减少已成家常便饭,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在年轻人中广泛存在。很多年轻人出现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却往往觉得自己年轻,没有身体不适,即使身体发出了警告,比如头痛、胸痛等情况,也觉得心脏病距离自己很遥远,直到出现严重症状才到医院就诊。有些患者虽经过积极救治,但疾病已经对身体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导致患者寿命缩短,生活质量下降,整个人生都将在疾病与治疗中度过,还有一些年轻的生命无法挽回,让人痛心不已。

急性主动脉夹层两天内死亡率50%

相比卒中和心梗,主动脉夹层并没有那么恶名昭彰,但实际上其致死致残率极高,被称为人体的“不定时炸弹”。吕振乾介绍,主动脉夹层发病人群涉及各个年龄段,以中青年为主。上个月吕振乾手术治疗了约10名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他们的年龄大都在40到60岁左右,其中有不少还是青壮年。作为比急性心肌梗死更致命的疾病,主动脉夹层是如何形成的?面对该疾病年轻的心脏又为何会如此脆弱呢?

吕振乾介绍,主动脉是人体最大的动脉血管,血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组成。主动脉自心脏发出后,在身体内形成一个粗大的输送管道,沿途向心、肺、脑、肝、肾、肠道和四肢等器官供应血液。就像一个城市的供水系统,把水送入千家万户。主动脉形成夹层,即主动脉内膜被撕裂,血液经破口进入到血管壁的中层,形成了一个夹层,血管壁只剩下一层薄薄的外膜,在主动脉的高压血流冲击下,一旦破裂就会像冲破管道的大水一样,导致患者顷刻间死亡。心外科医生能做的就是紧急抢修,把破裂漏水的管道换成新的管道,才能继续为生命供水。吕振乾说,急性主动脉夹层之所以如此凶险,是因为约33%的患者在发病当天内死亡,而且每隔1小时死亡率增加1%,48小时内死亡率约50%。世界上很多名人死于主动脉疾病,如爱因斯坦、林肯、李四光、美国排球明星海曼以及我国排球运动员朱刚等。

预防主动脉夹层从控制血压开始

根据主动脉夹层撕裂的方向和范围,可分为两种情况:A型主动脉夹层,此类夹层撕裂的破口接近心脏,病变累及主动脉近心端甚至整个主动脉,容易在短时间内导致患者死亡;B型主动脉夹层,此类夹层撕裂破口远离心脏,有机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及腔内介入治疗,死亡率相对A型较低。

如何能快速辨别主动脉夹层呢?吕振乾介绍,首先看症状,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症状是突发、剧烈、撕裂样胸背部疼痛,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发病时疼痛不明显,或者出现类似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容易造成误诊漏诊,这些患者多合并较严重的高血压病。到医院后,患者可以接受心脏彩超初步排查,但最终确诊还需要检查患者的全动脉CTA。

吕振乾说,一旦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应即刻住院治疗。首先要控制血压心率,给予止痛镇静。其次,要根据主动脉夹层的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A型主动脉夹层首选急诊手术,用人造血管替换病变血管,B型主动脉夹层首选药物保守治疗及介入支架手术。预防主动脉夹层首先要从高血压病的预防入手,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病后,需要遵循医嘱规律服药,将血压和心率稳定长期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且不可将降压药物断续服用,使得血压出现剧烈波动。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如家族性高血压病,家族性结缔组织病如马凡氏综合征等,更应注意每年定期体检,包括心脏彩超和全动脉CTA等检查。

预防主动脉夹层要从改善生活方式着手,不要熬夜,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适量运动锻炼,切勿暴饮暴食,戒烟酒,控制体重。主动脉夹层易发生在寒冷的冬季,秋冬、冬春交替的时节。因此,在冷暖交替、天气骤变时节应注意保暖,尽量多在家休息。

约一半患者发病前没有先兆表现

近几年,中国每年都新增近百万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不断上升。吕振乾介绍,仅仅最近这10天,青岛阜外医院心外科不仅做了10多台常规择期心脏搭桥手术,还做了6台急诊心脏搭桥手术,使濒临死亡的生命转危为安。

以往都认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多发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不稳定性心绞痛,症状不明显,心肌缺血呈一过性,如不能及时做相关检查,不容易明确诊断。以往年轻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比较少见,但是近年来却显著增加。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三四十岁的青壮年人突发心脏急症,甚至导致死亡。

吕振乾分析近年来急性冠脉综合征年轻人发病增多的原因时认为,主要是因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健康意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没跟上。肥胖、吸烟、饮酒、高脂肪饮食、熬夜、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这些都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约有50%的患者发病前没有先兆表现,既往也没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病,因此没有防范意识。但是这些人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和竞争的压力下,应酬多,饮食及生活不规律,身体时常处于慢性疲劳状态,这些都是导致心脏意外的最大隐患。一旦遇到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暴饮暴食、突发事件等情况,急性冠脉综合征便可能发生。

作为冠心病的一个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往往会有强烈的疼痛感,一般是胸部疼痛,也有少部分出现在上腹部(患者往往误以为是胃痛),痛感还可能放射至下颌 (被误以为牙痛)、颈部、背部、双上肢。这些疼痛的感受,大多为压榨感,有憋闷感、紧缩感。除了强烈的疼痛以外,患者将出现气急、烦躁、恐惧等情绪,还会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全身湿冷的症状。 “因此,当身体无故出现牙痛、上腹部疼痛、肩颈疼痛时,也应引起重视。 ”吕振乾说,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应平卧休息,同时呼叫120,及时到有相关专业治疗科室或者胸痛中心的医院进行诊治。此时患者切忌自行就医,因为他们一旦自行就诊或者步行就诊,体力活动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可能造成病情加重,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错过最好的抢救时机。有数据显示,一半的心血管病患者死亡归因于急性冠脉综合征。

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心外科手术及心内科介入治疗等手段使血管恢复通畅,如心外科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简称搭桥手术”、心内科的“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治疗”等;二是通过药物干预治疗,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抗血栓药物的使用,如抗血小板、抗凝以及溶栓治疗等,以及进行抗缺血治疗。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也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长期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健康提醒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预防心梗猝死

专家提醒,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人群;过于肥胖;易怒、急躁型性格;吸烟;亲属中(父母、兄弟姐妹)有冠心病病史,那就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危人群,需要特别重视。吕振乾提醒,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急、死亡率高,因此重在预防,必须从日常心脏保健做起。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调整好工作、生活、学习状态,纠正不良习惯。饮食上要保持清淡,避免过食油腻食物和暴饮暴食,戒烟限酒,保持平和心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其次,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稳定治疗。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尤其要提高警惕,调节好生活节奏,避免过度疲劳,特别是5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了解身体状况。

本版撰稿

记者 黄飞 通讯员 宫海姣

新闻推荐

“我陪爸妈看电影”上新啦

早报文娱专讯为进一步丰富青岛市民精神文化生活,青岛市文广新局主办的青岛市民文化艺术节“光影青岛”板块推出“我陪爸妈...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