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新线开行 他们“专挑毛病”
从2015年到2018年,青岛地铁密集开通了3条线,13号线目前结束试运行,正在为开通做着最后的冲刺。然而有这样一群人,虽不是地铁的建设者,却要从一条地铁线路建设后期提前介入,参与验收继而参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建设遗留问题,为后期地铁安全运营把好最后一道关。青岛地铁运营分公司工务部副经理王福强作为这支队伍的出色管理者,将自己的丰富经验应用到部门管理中,带领着员工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地铁2号线和11号线的如期开通默默付出,不留下一点遗憾。
参与地铁建设专业“挑毛病”
有着7年国铁工务工作经历的王福强,2013年来到青岛地铁,担负起地铁安全技术部的管理工作,并全程参与地铁2号和11号线的后期建设和运营工作。“从线路设计开始到施工,从试运行到开通,我们都要参与。”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他们的工作范畴,王福强解释说,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挑毛病”。譬如,轨道铺好后,需要拿着测量工具对焊接缝隙一个不落地检查,一条线路几十公里有上百个焊缝,需要他们的专业人员一步步走下去挨个“摸索”测量检查。而所有这一切的背后,无不是对安全的重视和把控,“地铁建成后的安全、舒适、平稳运营关乎千万市民的出行,我们必须认真把好这道关。 ”王福强表示。
去年4月份,王福强承担起新建部门工务部的组建,并着手2号线开通运营筹备工作。对于他来说,新线开通前的接收工作是最艰难的时候,“在移交前,需要对所有设备设施进行排查,所有的问题都要摆到桌面上,带着员工一点点仔细查验,当初2号线开通前工期比较紧,我们只能利用周末和夜间加班加点地干。 ”王福强说,工务车间的组建千头万绪,从人员编制、工器具材料物资等筹备,他都要一一过目,亲力亲为。特别是在队伍的组建中,不得不面临初建地铁城市的共有难题:员工绝大多数是新人,经验不足、沟通能力相对欠缺,需要手把手地教授。
“在参建过程中,我们经常要与施工单位打交道,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要求对方整改,与施工方反复沟通交流。就拿2号线和11号线来说,十几位参加员工发现了5000余项建设遗留问题,为了让施工方及时整改,一天就要打上百个电话。 ”王福强说,与施工单位的“老油条”们交涉,需要斗智斗勇,没有个三寸不烂之舌可不太好办,一个问题经常要与施工方沟通多次,才能让他们确认责任归属、按期整改。而地铁员工普遍年轻化,都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有专业有拼劲但缺乏口才。
为了锻炼员工的沟通能力和口才,王福强想了一个方法,除了日常业务培训外,要求各个班组每天在开始作业前,都要抽一名员工进行安全5分钟的演讲,一方面强化大家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便是锻炼口才,大声说、自信说,不断增强日常沟通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带领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条新线建设完成投入运营后,对于工务部来说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又一个新的开始。轨道、桥梁隧道等的日常维护检修都要由他们来负责,而这项工作却是要在运营结束后的夜间进行,工作人员要徒步行走在线路上巡线,检查钢轨桥梁隧道是否有裂缝,或隧道内是否渗水,线路上是否有异物等,这是一项相当细致的工作。对于一个部门管理者来说,除了辛苦,王福强感受更大的是安全压力,任何设施设备都不能出现问题,否则将影响行车。因此他常常要跟岗作业到半夜,回家匆匆迷糊一觉,然后回到单位继续白天的工作。“我最怕的就是半夜接到电话,一旦线路出现故障问题,调度人员半夜打来电话,那就不是小事,就会感觉相当紧张。”王福强告诉记者,对于一名管理人员来说,他能做的就是要带领员工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和矛盾是一种催化剂,只有正视问题,解决了矛盾,我们的工作才能有进展。 ”
记者 吴帅 通讯员 谭晶文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日前,在青岛229路公交车上,一位主动帮老人系鞋带的女孩温暖了整个岛城,被赞为“最美弯腰女孩”。12月10日,青岛...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