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山飞起“和平鸽” 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将于12月11日开馆,本报记者带您先睹为快
博物馆亮化效果图。
炮台遗址内部场景复原。
一比一复制的胶济铁路火车车厢。崔冬妮摄
镇馆之宝——油画《蓝村袭击战》。崔冬妮摄文/图半岛记者徐抒彦通讯员刘佳(署名除外)
沧桑之变路艰辛,风雨归程多磨难。19世纪末20世纪初,青岛地区发生了清廷胶澳设防、德日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先后侵占青岛等重大历史事件,青岛也由渔耕村落演变为殖民城市。一战爆发后,青岛成为远东唯一的战场。战后,日本以青岛为砝码,推行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抗,引发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五四爱国运动。几经风雨,青岛也最终回到祖国怀抱。全面展示青岛“苦难归程”的一战遗址博物馆将于12月11日开馆,本报记者带您提前在博物馆中探访一番,感受青岛的百年沧桑历史。
整体介绍>>>展馆主题为“还我青岛”
11月28日下午,半岛记者来到坐落于青岛山脚下的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一战遗址博物馆的建筑整体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鸽子,由东南大学齐康院士设计,整个建筑造型寓意“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在博物馆整体的上方还有一口大钟,寓意“警钟长鸣”。
一走进序厅,一瞬间就能将参观者带回百年前的青岛,感受当年青岛遭遇的种种磨难。据青岛山炮台遗址基地副主任卢钧介绍:“按照时间顺序应该是‘德占青岛’‘日德战争’和‘苦难归程’,但是我们为了突出主题,就把‘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放在了中间,浮雕上做了一些战争的元素,浮雕使用的岩石也是体现了青岛人民抗争坚毅的精神。”
馆内文物约1800件
据了解,一战遗址博物馆建筑面积约9900平方米,主要包括主题展区、临时展区、4D影院、办公区、地下车库等。主题展区面积约2600平方米,馆藏文物约1800件,主题展览“还我青岛”分为“德占青岛”“日德战争”“苦难归程”三个部分。馆内通过大量珍贵文物、档案资料以及运用场景复原、多媒体等现代化布展手段,再现了自青岛建置至主权回归的艰难历程。以“还我青岛”为主题的对外抗争,成为现代民族意识觉醒的起点,因此而引发的“五四运动”,开创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的新纪元。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全面展现一战对中国命运影响的博物馆。
精彩看点>>>场景复原力求真实
据了解,博物馆在参观游线设计上,将展览的第一部分“德占青岛”和第二部分“日德战争”陈列于展馆的地下一层,通过“地上与地下”的空间过渡,带给观众回顾和重温历史的穿越感。同时将第三部分“苦难归程”陈列于展馆的一层,带给观众从“屈辱到抗争”的上升感。
为帮助大家了解青岛村的原貌,博物馆还专门制作了青岛村场景复原短片《家园故国》,能够让参观者深刻地体会到当时青岛尚未被占领之前的安逸与平静。
在“德占青岛”部分,有“镇馆之宝”之称的油画作品《蓝村袭击战》讲述的是青岛近郊蓝村附近民众组成大刀会,英勇抗击德军的故事。德国在修筑胶济铁路的期间,掠夺土地、侵害沿途民众利益,声势浩大的抗德阻路斗争。在高密、胶东半岛乃至山东近代反帝斗争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德国占领青岛时期建设的军事设施,包括炮台、兵营、堡垒等,采用了全景塑模沙盘的形式,上面的灯光照射到哪个位置,三维动画就会出现相应的画面,一目了然,直观清晰。
互动体验可“身临其境”
为了让参观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年的场景,博物馆里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设置了很多互动体验环节,可以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百余年前的青岛,切身体验历史场景。
其中,参观者不容错过的一个场景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复制还原的一节胶济铁路火车车厢。车厢里面设置了车座,车厢窗上利用三维动画等形式,复原了当时胶济铁路沿途的一些场景,火车站、田园村庄等,从青岛站出发,沿途是大港站、四方站、张店站、坊子站等,终点站是济南站。参观者坐在车厢里,能够体验一番百年前坐火车的场景。
另外,在纪念一战期间赴欧洲战场的华工的场景前,还设置了电子鲜花台,参观者可以用电子鲜花的形式向他们表示哀悼和尊敬。据了解,互动体验的场景在博物馆中也是随处可见,既可以让参观者直观地感受当年的历史,也可以增加参观时的趣味性,可谓一举两得。
新闻推荐
[民情在线]半岛记者曹现梅实习生葛昭然整理家里面1平方米装几个暖气片合适?家里供暖后温度低,能否退费或者...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