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式服务,精准梯度培育项目。青岛高新区 加速构建“品牌孵化集群”

大众日报 2018-10-18 05:31 大字

□本报记者李媛宋弢

本报通讯员肖璐

每个项目都有管家

如今,在青岛高新区,企业来办事已经见不到区委办、各局办等传统机构,取而代之的是10个主导产业事业部和产业载体办等5个办公室。

若问效果如何,软件产业事业部部长张志强对此深有体会。中软国际“解放号”是软件产业事业部成立后接手的一个大项目,9个人的团队,用1个月零3天的时间就完成了项目的招商落户。“机制上扁平化对接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成效,同时各个部门大力支持所形成的招商合力,让我们赢得了谈判对手的尊重和信心。”张志强说。

周末加班、上门服务,已经是高新区科研院所综合服务事业部副部长迟明的日常工作状态。在迟明看来,企业的任何事都不是小事,因为他们现在的工作思路是对每一个所引进的项目进行终身负责制,从最初的接洽、商谈,到落地工作转化,甚至到后续整体的运营,都要全部跟进。

其实,这种改革早在两年前就开始了。高新区根据自身产业发展方向,从各部门抽调人员组建了10个招商事业部,这些人的档案被封存,行政级别也被打破,专门负责招商,具体的考核标准也非常细化,诸如引进项目、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等。

企业对于高新区的评价是“保姆式的服务”。正是凭借这一点,高新区累计引进177个世界新兴产业类重点项目,其中包括1家世界500强和6家国内行业50强企业。就在最近,又有总投资618亿元的86个项目选择落户高新区。

实现协同创新创业

蓝贝创新园新获批国家工信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北科建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获批科技部“国家级孵化器”、青软实训获批国家教育部“全国高校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0月7日,高新区创业园又顺利通过审核并获得2017年度国家免税资格。

“从单个孵化器建设到品牌孵化集群的形成,青岛高新区在加速奔跑。”青岛高新区众创服务事业部部长刘玉龙介绍,截至目前,高新区共认定区级以上孵化载体37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16家,能够满足不同成长阶段项目孵化需求的优质孵化载体在高新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构建起了数量庞大的“品牌孵化集群”。

追求数量多而全,并不意味着乱而杂。高新区在保证平台载体“百花齐放”的同时,还注重培育协同创新创业的好氛围。去年9月,高新区创新性地创建了三类“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融通创新机制,青岛高新区与山东大学、海尔集团签署三方创新创业战略合作协议,形成线上线下结合、政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创业的新格局。

正是有了这种高效的协同创新及协同培育模式,让高新区的各项双创服务更易渗透到每一个创业项目,项目服务成效显著。“希望通过我们的精准梯度培育,让这些创业项目加速成长,喜获丰收,吸引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户高新区,形成更多新的产业形态。”刘玉龙说,高新区已累计孵化创新创业项目1800余个,培育“千帆计划”入库企业374家、高新技术企业163家、创新型企业137家,发展势头良好。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9月12日,一场名为2018年“创客中国”军民融合的专题赛全国总决赛在青岛高新区举行。青岛高新区管委副主任肖焰恒在发言中称,大赛将进一步激发高新区创新潜力,集聚创业资源,营造“双创”氛围,促进“双创”升级。

从平台载体的集群化,到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再到服务升级的“专门、专人、专注、专业”模式,青岛高新区正以超常的速度推动着“双创”升级,引领着产业变革。

8月,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青岛研究院签约落户高新区,这是继2009年第一家科研院所——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落户之后的第6家中科院所。“我们看准的是高新区的发展基础、整体环境和创新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讲,青岛高新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创新策源地,更是集聚各类高端要素的大载体、大平台。”相关负责人对在高新区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近日,青岛高新区又发布了《青岛红岛经济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全力推动软件信息技术、医疗医药、智能制造与新材料、互联网、金融、高端服务等六大主导产业高端化和集群化发展。青岛高新区工委书记王作安表示,高新区正以创新引领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产业、科技、人才“三轮驱动”的创新体系,构筑产业高地,实现创新驱动跳跃式发展。

新闻推荐

袁隆平在盐碱地上种的稻子熟了! 亩产261.39公斤,耐盐碱水稻测评会在城阳区盐碱地稻作改良基地举行

文/图半岛记者田爽通讯员王路超秋收时节,位于城阳区上马街道的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一片金黄,荒废多年的盐碱...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