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在盐碱地上种的稻子熟了! 亩产261.39公斤,耐盐碱水稻测评会在城阳区盐碱地稻作改良基地举行

半岛都市报 2018-10-18 05:32 大字

文/图半岛记者田爽通讯员王路超

秋收时节,位于城阳区上马街道的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一片金黄,荒废多年的盐碱地种出水稻。

10日下午,耐盐碱水稻测评会在城阳区盐碱地稻作改良基地举行,经专家测算,亩产达261.39公斤,这意味着,以城阳为代表的滨海小流域盐碱地可变成良田。

2018年5月28日,在位于城阳上马的滨海盐碱地示范基地内,“中华拓荒人计划”启动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亲手选定海水稻秧苗,递给稻田里的农技人员完成插秧。仅仅过了100多天,10日下午,城阳区盐碱地稻作改良基地艳阳高照,徐徐秋风中,金黄色的稻穗左右摇曳,仿佛向人们招手,传递秋收的喜悦。现场,青岛农科院赵爱鸿副院长、青岛农业大学韩仲志教授、东营农科院娄金华院长和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王志春研究员等七名专家组成的验收小组,对种植的水稻材料1803进行测评。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评测小组采用人工收割的方式。

15时30分许,10余名工作人员手持镰刀,在专家见证下,来到稻田中,用米尺圈出一块水稻田,然后开始收割。“这是割取一部分水稻,经过比例计算就能得到整个亩产值。”工作人员说。随后,工作人员拿起割下的水稻秸秆,来到一侧脱粒机旁。只见水稻秸秆被分成小捧,然后塞进脱粒机“口”里,在阵阵机械轰鸣声中,稻粒在稻穗上瞬间被机器分离,收集在下方一网袋中。

“收集起来的稻粒还要经过水分检测、去除杂质、计算结实率、称重等。”青岛袁测集团种植运营部主任张明说,此次收获的1083水稻材料还要申请品种鉴定,然后明年进行示范性种植,如果性状稳定,到2020年将大面积推广种植,届时市民可尝到耐盐碱水稻。

经测评小组对地块取样水稻完成多道工序后,专家组将所有数据汇总计算,最终编号为1083的水稻材料亩产261.39公斤。这一结果标志着耐盐碱水稻在这片盐碱地上试种取得初步成功。

张明介绍,水稻的产量受种植规模、土壤盐碱度、环境PH值等因素影响,此次种植的水稻可适应6‰的盐度,若其他盐碱地能满足相似的生长环境,则1083水稻材料可进行大面积推广,对山东省东营、德州等地以及省外盐碱地重灾区将是不小的福音。包括城阳区上马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在内,今天全国还有大庆、新疆两处的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同步收割。

青岛市城阳区滨海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项目负责人陈超说,能在这里种出水稻已经是突破性的进展了,该项目一期开工计划1000亩,主要包括数字展厅、实验种植田等内容,是城阳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智慧产业举措,未来还将探索发展都市田园综合体,打造新型农业产业示范项目,加快建设“十里桃源、万亩稻香”的美丽田园。

整个项目计划对1.38万亩盐碱地进行土地改良,总投资20亿元,运营投产后,预计税收7500万元以上。以盐碱地改良为基础的智慧农业云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物联网信息服务中心、大数据存储分析系统、农田环境远程监控系统、自动农机设备作业区、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等。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

目前我国盐碱地多达15亿亩,其中约2至3亿亩具备改造为农田的潜力。袁隆平青岛海水稻团队由一粒稻种,通过推广种植“海水稻”,让亿亩荒滩变粮仓,在国内外带动万亿级产业,从品种研发选育到推动盐碱地改良成套解决方案,在荒废的盐碱地上实现“中国芯、中国技、中国粮、中国梦”,为我国以及全球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新闻推荐

以萤火之力,散播耀眼光芒 青年安全专家杨强伟十余年如一日,用大爱之心做安全

生活中的杨强伟。文/半岛记者胡蕾图/受访者提供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对于杨强伟来说,似乎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从...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