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曾经的开采业

半岛都市报 2018-10-16 01:03 大字

半岛记者刘婷婷整理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刘家下庄取泽于张村河刘家下庄河段的积沙和东靠崂山优势,进行了约20年的开采和营销。

张村河的刘家下庄河段位于村北,过去称“北河”。青岛解放前的北河弊多利少,村民常遭汛期河水泛滥危害,为防洪淹村,曾为争河流向发现过矛盾,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鉴于此,从1951年至1953年,在政府的关照和帮助下,修建了两期拦水坝,村人俗称“水牛”。第一次修了25米长,不到两年被冲毁。复又修了第二次,长达60米,并进行了加深加固。至此,水势流向由原来直冲两村改向北移走势,从而解除了水患。

在“水牛”功能发挥后,水的流向形成了一个大的拐点,在刘家下庄河段的北部形成了迂回的流势。由此,从崂山下流山涧拖带下来的泥沙,日积月累地积淤于村北部,并形成了一条百米长的积沙带。久而久之,沙滩的高度又超过了河北可耕地的平面。为保护耕地,又迫使人们不断加高堤坝。面对大范围的积沙,村民开始动脑筋,变废为宝,泥沙变成了村人的沙源财路。

村域从1969年开始了采沙业。1972年在大队的统一组织下,4个生产队出人置工具,开始了大批量地采掘。此举一行三得,既疏通河道,减少了水淹耕地,又开辟了一项新的经济收入渠道,同时为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

采沙业的开发,正值青岛进入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市政建设、民居建设的用沙量日增。进入上世纪70年代,刘家下庄河沙又被市政工程一公司承揽,供求双方相得益彰,村的收入也由此倍增。在1980年前后的多年里,年平均收入达到了3万元左右,占当时总收入的10%以上。

如今,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中韩街道下大力气对张村河流域水环境进行整治,以改善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建设清水绿岸,居民生活品质迎来新的提升。

(部分整理自《刘家下庄志》)

新闻推荐

未登记建筑认定结果告知书,送达公告

因无法直接向下列被征收房屋相关权利人孙宝政送达榉林山(二期)棚户区改造项目范围内位于青岛市市北区明霞路18号114户南...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