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卫街道:民生工程的三个辩证思维
□本报记者张忠德宋弢
本报通讯员陈超伟
“居住环境更整洁了,小区里健身更方便了,去市场买菜也更放心了。”家住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卫街道大湾港路东街村的王琴对近几年社区的变化称赞不已。
近年来,灵山卫街道持续加大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仅去年,民生支出就达1.09亿元。一个街道能拿出这么大的财力投入民生工程,这得益于他们的三个辩证思维。
抓实事:
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孤寡老人不能做饭又无儿女照顾,常常吃不到热腾腾的饭菜;能做饭的老人,不愿意顿顿开火,吃剩菜剩饭更是家常便饭……近年来,老年人的生活成为不少家庭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
为解决老人吃饭难的问题,灵山卫街道东街村于2017年投资开办全区第一个助老大食堂。“在大食堂里吃饭,既卫生又便宜,一顿饭花8块钱就可以吃得又饱又好。吃完饭还可以跟老伙计们拉拉呱、唠唠家常,比一个人在家开心多了。”家住东街村的孤寡老人金大爷说。
东街村助老大食堂是公益性服务项目,该村60岁以上、有户口并且居住在村内的老年人都可以到助老大食堂用餐,每人每餐仅收取8元的成本费用,对于低保老人和重残老人,每顿饭就只收2元钱,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还可以将饭菜送到他们的家中。运行一年来,助老大食堂已为老年人提供就餐6050余人次,帮助村里老年人解决了一块心病,也让老年人感受到来自大家庭的一份温暖。
“民生工作是同老百姓直接面对面,来不得半点虚假。当时研究成立助老大食堂,街道办事处也是综合考虑了村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因素,最终决定先在条件比较成熟的东街村进行试点。”该街道民政办负责人王俊秀说。
在尽力而为中恪守为民情怀,在量力而行中彰显责任担当。2017年,灵山卫街道29个行政村集体总收入达9938万元,总支出8402万元,其中用于民生支出5800余万元,占村集体总支出的70%,28项为民办实事任务全部完成。
解难事:
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翻看灵山卫街道的民生账单,从大湾港路绿化美化提升、农贸市场的肉菜质量可追溯到社区便民活动广场实现了“见缝插针”、家门口的三甲医院指日可待……一笔笔账单不断擦亮民生工作的底色。
“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红利是党委、政府的职责所在,确保同步奔小康的路上无一人掉队更是党委、政府的使命担当。”该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主任徐贞祥说。
家住嘉城丽都小区1单元顶楼的李海(化名)夫妇,近年来,一直因房顶漏雨日益严重而备受困扰。“我们小区属老旧小区,没有专门的物业公司管理,自己拿不出那么多钱去修,简单修补了又不管用,一到雨季,外面下大雨,家里就下小雨。”李海说,“今年年初,街道组织我们居民召开座谈会,在会上提过这事,没想到仅用了短短一个周的时间就把问题给解决了。”
解决百姓一个诉求,对于政府来说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个普通家庭、一名普通老百姓来说,可能就是雪中送炭。近年来,灵山卫街道把民生需求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完成南护城河整治、汇祥花园老旧楼院改造、大湾港路道路提升等惠民工程,使城乡环境品质得到进一步改善提升。
办好事:
既要政府主导,更要群众主体
自2013年以来,东方影都等十几个重大项目先后进驻灵山卫街道,持续的征地拆迁让1.3万余名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如何解决这些失地农民由“农村人”向“城里人”的转变,成为街道稳定发展的关键。
“以前在村里务农,种的粮食够全家吃喝,每天除了去地里干活,就是靠着墙根晒太阳、拉大呱。2013年村里拆迁时,一下子离开了土地,不知道能干点什么。后来,通过政府扶持,我开办起了自己的摄影器材工作室,经过一番折腾,现在工作室已有20多人,每年能挣40来万元。”正在学院路社区影视文化大讲堂听课的郑新民说,“但对于未来怎么发展比较茫然,因自己是农民出身,没多少文化,所以一直想找个地方‘充充电\’。去年,听村里人说政府开办了影视文化大讲堂,我就抱着好奇心来了,没想到老师讲的很管用。现在我一有空就来这边听课,跟老师交流,学习一些与电影制作相关的知识,开阔眼界。”
据不完全统计,灵山卫街道像郑新民这样的创业带头人已有300余人,累计创办各类企业450余家,带动就业2300余人。同时,他们还积极关注社会民生事业,仅2017年就慈善捐款184万多元,用于助老、助残、助医、助学等民生工程,并帮助13户贫困家庭实现了脱贫。
“解决失地农民的问题,是当前城镇化过程中普遍面对的课题。我们时常也在思考,除了给予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外,还能为失地农民多做点什么?”灵山卫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宋茂强说,“近年来,东方影都的崛起给了我们启发,在充分挖掘传承灵山卫640余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的方式,充分整合新区的高校人才及影视文化资源,先后成立了社区教育学院、影视文化大讲堂等公益性平台,帮助5400余名居民在主动融入影都的过程中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新闻推荐
8月10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牵头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出台。该团体标准直接将虹鳟鱼归为三文鱼,引发海内外巨大争...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