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公示仅3天 协会删虹鳟冒充三文鱼新闻
8月10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牵头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出台。该团体标准直接将虹鳟鱼归为三文鱼,引发海内外巨大争议。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调查发现,且不论虹鳟是否可被归入三文鱼的争议本身,该团体标准的推出已有诸多程序违规。其中的核心包括:一、团体标准实际公示时间为3天,远低于规定的15天;二、起草单位根本不涉及科研院所。上述操作流程不合符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在2015年公布的团体标准管理办法文件。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官网资料显示,其是由从事水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和贸易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从事水产科研、教学等其他为水产加工与流通业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单位,自愿联合组成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为了强推这份将“虹鳟鱼”合法化为“三文鱼”的团体标准,不仅“抢跑”,其官网还悄然删除了数年之前发布的《市面上低价三文鱼 有可能是大马哈鱼、虹鳟鱼冒充的》等文章链接。
三文鱼的中文名称,来自于粤语对“Salmon”一词的音译,“Salmon”的拉丁词源是“salire”,即奋力跃起的意思。三文鱼原指大西洋鲑(Atlantic salmon,学名Salmo salar),大西洋鲑是鲑科鲑属。大西洋鲑的原始栖息地为大西洋北部,每年会洄游到欧洲沿岸的河流里产卵,洄游时会奋力跃上瀑布,因此用“Salmon”称呼这类鱼。
虹鳟,原产于美国阿拉斯加地区山川溪流中,英文名是rainbow trout、ocean trout(学名Oncorhynchus mykiss)。虹鳟作为一种冷水性塘养鱼类,主要生活在低温淡水中,在自然环境下并不会发生跨盐度的生殖迁徙,所以难以用“Salmon”来称呼这些鱼。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已明文规定,虹鳟在食品包装上不得标注为鲑鱼(Salmon)。
生活在淡水中的鱼虾通常不适合生吃,它们体内可能携带多种寄生虫,例如阔节裂头绦虫、肺吸虫、华支睾吸虫(俗称肝吸虫)、颚口线虫等,这些寄生虫会对人类产生安全隐患。
抢跑:本该公示15天,《生食三文鱼》实际公示仅3天
在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官网上,澎湃新闻记者找到《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这一文件发布于2015年11月1 3日。
对于团体标准需要公示多久,第四章《团体标准的公示、发布、实施》提到:“经审核批准的行业团体标准应当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统一编号,并以公告的形式对外公示十五天,如无意见,正式发布。”
8月6日20时许,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在其官网公布“关于《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报批稿)的公示”。其中提到,“《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目前已进入报批程序。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现予以公示,截止日期2018年8月9日。”
这意味着,原本应公示15天的团体标准(报批稿),实际公示时间仅约3天。8月10日,《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同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成立,国内最大虹鳟鱼养殖企业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应米燕任会长。
通常,一项的标准的制定为了专业性与独立性,还需要科研院所参加。2015年的《管理办法》第三章《团体标准的制修订》也确实提到,“标准起草单位负责标准制修订的起草工作。标准起草单位至少包括五个企业、两个科研院所。”
然而,在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官网公示的《生食三文鱼》(报批稿)中,起草单位为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以及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上海荷裕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等十三家企业,并未提及科研院所。
针对上述规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等人自有一套解释。,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以及“三文鱼分会”执行会长王小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团体标准起草者是三文鱼产业链上的公司负责人,是因为三文鱼是企业生产的产品,由他们起草是情理之中的,但在起草后的审核阶段,则都是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研究员专家把关,由他们提出修改建议,最终,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批准发布。
但他们并未透露具体由哪些高校和科研院所或具体有哪些教授、专家把关。
而“三文鱼分会”执行会长王小洁是爱乐水产(青岛)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爱乐水产(青岛)有限公司也是此次团体标准的起草者之一。
此外,通常公示都附有邮箱和传真,而此次团体标准的对外公示,只公布了联系人及办公电话。
牵头起草协会官网删除虹鳟冒充三文鱼新闻
微博上,果壳科普作家、网友“钟大厨在江湖”贴出其8月13日下午在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官网搜索“虹鳟”二字出现的结果,截图中有题为《市面上低价三文鱼 有可能是大马哈鱼、虹鳟鱼冒充的》、《浙江温州真假三文鱼之谜 虹鳟鱼代替欺诈消费者?》、《“挪威三文鱼”很少见,“淡水三文鱼”是虹鳟》等文章。
澎湃新闻记者8月14日晚间在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官网搜索“虹鳟”二字时,已未能找到截图中的所有文章。而依然留存的《西班牙虹鳟养殖场获得ASC生态认证》、《美国虹鳟鱼将“游”上哈尔滨市民餐桌》、《农业部:北京市虹鳟鱼抽检全部合格》等文章,也存在在网友的截图中。
澎湃新闻记者使用网页上的高级搜索,在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网址中以“低价三文鱼”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4个链接。
点开上图第一个链接,不存在内容。
点开第一个链接下方的“百度快照”,出现题为《挪威三文鱼真假难辨 官方认证才靠谱》的文章。文章发布于2014年7月21日,转载自中国水产养殖网。
文章内容提到,“挪威三文鱼主要是大西洋鲑鱼……正宗挪威三文鱼,鱼腩销售价格一般要去到百元。差价太大的,很可能是其他产地的大马哈鱼、虹鳟鱼冒充的。”
虹鳟不是三文鱼,不适合生吃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出台后,也引发了海外媒体的关注。
事实上,三文鱼的中文名称,是“Salmon(鲑鱼)”一词的粤语音译。“Salmon”的拉丁词源是“salire”,即奋力跃起的意思。三文鱼原指大西洋鲑(Atlantic salmon,学名Salmo salar),大西洋鲑是鲑科鲑属。大西洋鲑的原始栖息地为大西洋北部,每年会洄游到欧洲沿岸的河流里产卵,洄游时会奋力跃上瀑布,因此用“Salmon”称呼这类鱼。20世纪初期大西洋鲑成为欧洲和北美东海岸海水渔业的支柱海产,最初登陆中国市场的“salmon”也就是大西洋鲑。因此,在大部分消费者的认知中,可生食的三文鱼一般指挪威三文鱼,即大西洋鲑。
被冠以“Salmon”称呼的鱼,除了大西洋鲑,还有太平洋鲑(或称大马哈鱼属,Oncorhynchus)。这类生存于太平洋的salmon和大西洋鲑同科不同属。为了区分太平洋鲑里的不同物种,“Salmon”这个称呼前加上了形态、产地等特征词,例如太平洋鲑里的帝王三文鱼(Chinook salmon,学名Oncorhynchus tshawytscha)、阿拉斯加三文鱼(Chum salmon、学名Oncorhynchus keta)、银三文鱼(Coho salmon,学名Oncorhynchus kisutch)、马苏三文鱼(Masu salmon,学名Oncorhynchus masou)、粉三文鱼(Pink salmon,学名Oncorhynchus gorbuscha)、红三文鱼(Sockeye salmon,学名Oncorhynchus nerka)等。
虹鳟,原产于美国阿拉斯加地区山川溪流中,英文名是rainbow trout、ocean trout(学名Oncorhynchus mykiss)。因身体一侧有一条清晰的彩虹样痕迹而被称为“虹鳟鱼”。它是鲑科太平洋鲑属的一种冷水性塘养鱼类,主要生活在低温淡水中,在自然环境下并不会发生跨盐度的生殖迁徙,所以难以用“Salmon”来称呼这些鱼。
“上世纪90年代挪威三文鱼引进到中国,中国人就把它叫三文鱼。到现在为止,中文的三文鱼是狭义的,英文的salmon是广义的。”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舜胜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鲑科鱼里包括大西洋鲑鱼、虹鳟、王鲑等,而消费者认知里的三文鱼就是大西洋鲑。但《团体标准》把三文鱼的定义扩展到鲑科鱼,定义扩大后“三文鱼这个名字就被偷换了”。
“虹鳟是淡水鱼,你叫它三文鱼,再加个定语,淡水三文鱼,我说就不妥当了。”陈舜胜说,虹鳟鱼和三文鱼并非同类鱼,虹鳟是淡水鱼,形态和太平洋鲑接近。两者有亲缘关系,但虹鳟鱼并不是三文鱼。“中国人对三文鱼的约定俗成的称呼,主要是大西洋鲑。”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已明文规定,虹鳟在食品包装上不得标注为鲑鱼(Salmon)。
生活在淡水中的鱼虾通常不适合生吃,它们体内可能携带多种寄生虫,例如阔节裂头绦虫、肺吸虫、华支睾吸虫(俗称肝吸虫)、颚口线虫等,这些寄生虫会对人类产生安全隐患。
陈舜胜说,“所有海水鱼和淡水鱼都有寄生虫的可能,生吃三文鱼时也要防止寄生虫,但海水鱼的寄生虫种类少,海水的渗透压高,到人类体内往往因环境不合适,不会长成成虫,淡水鱼的寄生虫与人体的生长环境接近。”因此虹鳟鱼不适合生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明清通讯员张琳艳)近日,山东青岛市总工会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将给予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一定数额的助...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