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不能停留于说学逗唱

青岛早报 2018-06-27 05:50 大字

相声作为中国曲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只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在丰富和娱乐人民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进入新时代,相声艺术如何发展,每一位相声从业者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和希冀。6月25日上午,由青岛市职工文体事业发展中心、青岛早报、老年生活报和青岛市相声艺术研究会联合主办,青岛市职工戏曲与曲艺协会承办的新时代相声艺术发展研讨会在青岛市工人文化宫举行,岛城曲艺名家齐聚一堂,就新时代相声艺术的特点以及创作、纳新等问题各抒己见。

本土相声氛围尚需培养

此次研讨会与会者近40人,大多是岛城曲艺界的活跃分子,谈及近些年来本土相声氛围,大家的共识是 “尚需培养”。青岛市相声艺术研究会会长朱琦表示,在上世纪80年代,相声几乎占据了文艺舞台的半壁江山,后来随着电视的普及,以及更为多元艺术传播途径的出现,相声的发展经历了大起大落,“中兴时,以德云社为代表的相声社团异军突起,听相声、说相声成为一种时尚。但是近些年来,经过演出市场的大浪淘沙,存活下来的相声剧场屈指可数。青岛本土的相声剧场、社团发展状况也大致如此。 ”

演出市场的大浪淘沙,并不意味着相声艺术日渐衰落,“天津曲艺社刚刚招募了60多位青年相声演员,队伍达到了140多人,每个人每天都要在不同的相声社团里演出。我亲眼所见,从下午1点半开始,园子里的观众就满满当当的,直到下午6点多,演出还没停,观众的热情也一直都在线。 ”朱琦表示,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天津观众对于青年相声演员不吝掌声,有的演员返场7次。这样的艺术氛围,是所有相声演员所渴求的。

相声艺术创作审美缺失

84岁的老艺术家吉文利是岛城相声界的领路人,他在研讨会上梳理了相声发展至今的九代传承,直言现如今80后、90后相声演员人数众多,但也鱼龙混杂,还有很多相声演员单纯追求包袱效果,没有弘扬正能量的积极面,“相声产生于民间,属于通俗文化,段子多取自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作为一种通俗文化,格调不高倒也无伤大雅,但是个别演员往往打着娱乐性强的幌子,靠插科打诨和一些有颜色的荤段子打擦边球,吸引听众,其中很多涉及双关、隐喻等。这种粗制滥造、缺乏品位的笑料严重损害了相声艺术。 ”

此外,吉文利老先生也说到了现如今相声从业者对于这门艺术学艺不精,“有一部分演员将相声艺术看得太简单,认为能说会唱就能说相声,表演的艺术质量太差,这是典型的不求上进。 ”吉文利表示,有一些年轻的相声演员说贯口、报菜名的时候就像是背书,平铺直叙没有滋味,“说贯口讲究的是慢而不满、快而不乱,语言也是有感情的。刻画人物时连第一人称、第三人称都分不清楚等等现象,在如今的相声演出中层出不穷,只能说有些演员艺术造诣太浅薄。 ”吉文利指出,以前的相声演员虽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博学多才,知识经验丰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始终敬重这门艺术,而这往往是如今许多年轻相声演员缺失的地方。

逗乐形式多元但非艺术

相声近些年来遭到了多元艺术形式的冲击,相声创作人员开始向小品、电视剧行业分流,许多相声艺人从剧场走向荧屏。有数据显示,2002年至今,央视春晚每年留给相声节目的名额约为3个,相比小品,确实显得有些寒酸。2018年春晚只给相声节目留了两个名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年来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相声表演少之又少。

岛城年轻相声演员刘宗琦在研讨会上表示,如今逗乐形式多元,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逗乐、搞笑都是相声艺术,“有家长找我,要我看看孩子是不是学相声的料,结果孩子学着大人的腔调嬉皮笑脸地说 ‘儿子儿子,我是你爸爸\’,我当时一看就火了,这哪是什么相声,敢情就是骂大街! ”刘宗琦表示,许多人认为说相声就是油嘴滑舌、讨巧卖乖,“其实说学逗唱只是相声艺术的表现形式,‘挂\’才是基本功,指的是组织包袱的能力。我记得有人曾问相声界的老前辈尹天笑‘三翻四斗\’是不是过时了,尹老前辈的回答值得我们深思,他说:不是‘三翻四斗\’的老规矩错了,而是演员错了。铺平垫稳才是真正体现相声演员艺术功力的地方,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

[与会者说]

相声作品乏善可陈

莫宏 青岛曲艺团副团长、青岛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对于此次新时代相声艺术发展研讨会的召开,莫宏认为十分有必要,“相声发展遭遇瓶颈,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理论探讨不足。 ”莫宏认为如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弘扬正能量的相声作品乏善可陈,“非主流的相声可能就图一乐,但是听过之后你能记得什么?不过就是抽烟、喝酒、烫头发。还有些作品把歌颂和讽刺割裂开来,阿谀奉承,无限夸张,形成了新的恶俗。 ”

从娃娃抓起,要有好的作品

赵乐平 青岛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赵乐平的父亲是岛城的相声名家,赵乐平从小耳濡目染喜欢上了相声艺术。他说,许多小孩子喜欢相声,也是跟自己一样,因为听到、看到相声演出后,在心里埋下了兴趣的种子。“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学习这门艺术,不仅仅是因为兴趣,更重要的是语言得到了锻炼,思维变得敏捷,表达能力和表现力都有很大提升。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在的孩子们学习的是老段子,趣味性对于他们这个年龄段来说可能差一点,这就需要我们编排一些属于儿童的小段子。想从娃娃抓起,就要有好的作品给他们。 ”

台缘是对观众的高度尊重

李炳杰 青岛市相声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

李炳杰拜师侯耀文,曾与侯宝林先生有过接触,他说,侯老先生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知道怎么做一个相声人吗?首先得学做人。不会做人,就没有资格到舞台上站着。 ”而这一点,侯耀文给他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所谓台缘,就是对观众的高度尊重。我的师父侯耀文在上台前不跟任何人说话,平常穿的西服再棒,也不会穿到舞台上,因为演出服就是演出服,一定要板板正正地挂好了。有时候演出现场没有条件挂衣服,他就自己擎着。演出服穿身上了,他是绝对不会坐下的,因为会把衣服弄皱……这些点滴细节,都是对观众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衣食父母满意。演出时一张嘴,就能把声音送到剧场里最后一排的观众耳朵中去,基本功一定要扎实,不下功夫能行么? ”

把传统曲艺氛围留在校园里

隋仲勋 青岛科技大学曲艺社负责人

作为青岛高校相声社团的负责人,隋仲勋出身于曲艺世家,进入高校后很自然地加入了曲艺协会,“面对着大学生的观众,我觉得自己身上多了一份责任,穿上大褂之后,不能乱说,哪怕10分钟的段子。作为一名相声演员,你所担当的就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角色。 ”隋仲勋认为,高校中的大学生听众具有流动性,但是传统曲艺文化的氛围却可以一直留在校园里,“如今鼓励创新,高校中的相声作品创作数量很大,但是经得起推敲的作品并不多,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精心打磨,使之真正成为舞台上立得住的作品。 ”

本版撰稿 记者 周洁

新闻推荐

痛!一颗毛豆夺走1岁小生命

早报讯暑假还没有来临,但儿童意外伤害却频频发生,昨天,青岛早报以《哎哟!13厘米长竹扦扎进女童口腔》为题,报道了青大附院11个...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