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新技术成增收引擎

半岛都市报 2018-06-20 07:42 大字
解读

半岛全媒体记者韩小伟

市农委副主任史跃林在现场介绍,今年以来,市农委围绕节水节肥节地,大力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等粮食生产新模式,绿色高质高效新技术成为青岛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在绿色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青岛农业正率先由传统资源消耗向生态可持续发展转型。

满足小麦肥料精准需求

为什么这项技术能够取得10年来的重大突破,李松坚介绍,“每次跨越单产最高纪录的大关,都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撑:1997年突破600公斤大关,应用的是精播技术;10多年后,应用氮肥后移等技术,实现了亩产破700公斤。又是10年后,在集成宽幅精播、氮肥后移、水肥一体化技术后,通过集中全程机械化,终于再次取得突破。”

李松坚介绍,这一新技术实现了小麦对肥料的精准需求,通过水肥一体化,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精准施肥,减少了土壤中的肥料浪费;并且延长了灌浆期,生长后期灌浆充足,产量高、蛋白质积累多、蛋白质品质高,因此也大大提高了小麦的品质。

据了解,该技术还大大减少了用工,提高了劳动效率10倍以上,每亩地光节约人工费用就达到200到300元。

据测算,与传统种植模式比较,小麦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平均每亩可增加产量50公斤左右(100元)、节肥物化成本50元左右、节省人工2个(200元),亩节本增效350元左右,扣除管带设备成本150元,小麦每亩一季就可增效200元以上。

每年或节约出一座水库

该新技术还有不得不提的突出优点:节水。“原来浇一亩地要40立方米水,现在15到20立方米就够了,平均节水30%以上。”李松坚介绍。

据悉,本市研究集成了小麦—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新模式,今年已建立高标准示范田3万亩以上。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明,平均每亩小麦—玉米可实现年节水80立方米以上,节肥(折纯)10公斤以上;如果全市200万亩水浇粮田全部采用滴灌技术,平均每年就可节约1.6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相当于节约出一个满水的棘洪滩水库。

李松坚告诉半岛记者,实打验收现场还来了不少种粮大户,“我们考虑到,这是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只要按照这个模式种植,农民就可以达到高产量、节约劳动成本。”他说,借由该新技术,力争使青岛小麦平均亩产量由400公斤的中产水平向平均亩产500公斤高产水平跨越。下一步,将进一步总结核心技术,变为农民易于接受的技术规程,在全市推广。

今年夏粮增收9%以上

“这一块地里,就有几百个优质小麦品种。”在平度蓼兰青丰种子公司新品种展示区,李松坚介绍道,这些品种长相不同、特点不一。但每一个新品种都要经过将近10年时间选育,才能选出抗病、高产、优质品种。

据悉,为提升本市口粮品质,市农委规划先行,在全市规划出3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满足人民对小麦品质标准提高的新要求。

在平度西麦主产区,济南17号、烟农19号等强筋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面积稳定增加,今年达到近30万亩,小麦品种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同时,一大批适合做面包的强筋小麦、适合做面条、水饺中强筋小麦、适合做馒头的白度高的小麦等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正得到良好的试验示范,为大面积推广利用做好品种储备,实现本市口粮品种逐步提升。

新技术也在提升口粮的安全性。据李松坚介绍,目前提倡大农场施行区域化轮作种植。“在一块地上常年种植一种作物,肯定会生病。然后就要治病、杀虫,多用农药。而轮作种植就解决了问题:多块土地轮作,这茬种小麦,下一茬种土豆,通过一主多辅的轮作模式,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他表示,完全可以确定,青岛市农业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很高层次,能通过自己的技术确保粮食安全。

“有没有觉得今年的麦收时节非常清爽,没有烧秸秆的?”李松坚问。他说,近几年里一直探讨破解这一难题,今年收获季,在保证小麦籽粒(粮食)产量的情况下,通过将富余的秸秆变成可长期集中存放、便于储运利用的优质畜牧业饲料、食用菌基料等优质农业资源,解决了因秸秆量大富集而造成的田间焚烧、还田质量差等制约粮食生产的关键问题。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夏粮抢收已进入尾声,今年预计全市夏粮将增产9%以上,农民增收3亿元以上。

新闻推荐

网约车公司切莫只要价值不要价值观

网约车公司别只想着野蛮生长,而忘记蹄疾步稳;更不应只盯着“流量”和“估值”,而忽略乘客权益——欲速则不达。6月15日,山东...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