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奉老母辞高薪 久病床前有孝子

黄海晨报 2018-05-16 05:57 大字

本报记者谢岩

“有娘在,家就在。”卢绪俊一边说着话,一边一手拿起母亲早已不能动的右手,另一只手不停地从母亲的手腕捋到指尖。

这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之一,从手到胳膊,从脚到腿,47岁的儿子卢绪俊,每天都给84岁的老母亲张守花舒展舒展筋骨,以防肌肉萎缩。

在岚山区中楼镇卢家军子村,提起卢绪俊,村民都竖起大拇指,“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俺们可是见了,母亲瘫痪6年多了,他还是每天端汤送水地伺候着,一点也没见烦!”

6年前,年近80岁的老人张守花突患脑溢血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有9个儿女,8个儿子1个女儿,卢绪俊排行老七。当时姊妹9人都在外地工作,或者在外地打工。一听说母亲病了,纷纷回家探望,商量着轮流回家照顾。

卢绪俊十四五岁就去河南学做素食,后来辗转北京、广州,最终为了能够离父母近一些,他选择在青岛安顿了下来。卢绪俊所做的素食食品,因为起步早,在青岛很快就打开了市场,6年前,他的月收入已近万元。

母亲生病时,数他离家最近,他就毅然辞去了这份高薪的工作,回到老家,主动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

“当初选择到青岛工作,就是为了离家近些,现在家中真有了事,就得回来照顾,母亲最重要,没有什么好犹豫的。”卢绪俊说,姊妹9人平时都很孝顺,也很团结,都想照顾母亲。想到每个人轮流看护不太方便,也不能细致的照顾,卢绪俊还是主动承担起了守护母亲的责任,也好让姊妹们在外安心工作。

卢绪俊回家后,任劳任怨,在母亲的病床前,一伺候就是6年多。

瘫痪在床后,起初,母亲张守花尚能说话,后来随着病情发展,张守花不能说话了,所有的情绪和需求,只靠一声一声的单音节“啊”来和儿子进行交流。

“时间长了,她一‘啊\’我就知道她要什么,有什么事。不同的发音有不同的需求。”卢绪俊说。

“现在老母亲只能吃‘流食\’,喂一次饭得近一个小时。”卢绪俊变着花样地给母亲做各种粥、煮烂的面片、面条等,像喂婴儿一样,喂几口,就擦擦滴下来的汤水。

白天,每隔2小时,他要给母亲翻一次身,并按摩全身,以防止肌肉萎缩和产生褥疮。

在他的精心守护下,母亲张守花身上几年来都没有生过褥疮,屋内也没有异味。

卢绪俊说,母亲生病后,因为身体不适,情绪有时候挺不稳定,病床前伺候的时间一长,他有时也会有不耐烦的情绪,但是每每想起老母亲辛辛苦苦将他们拉扯大,这些劳累和心烦也就烟消云散了。“咱们小时候,母亲拉扯着我们姊妹9个,不是更辛苦?”

因为母亲自己不能翻身,照顾母亲的六年来,卢绪俊每天晚上按时每隔三四个小时就要起床,给母亲翻一次身,所以,他几乎从来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

洗脸、喂饭、按摩、洗衣、做饭,6年多的时间,2000多个日日夜夜,卢绪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了“久病床前也有孝子”。

“我现在时刻守候在母亲身边,就是想陪着母亲走完余生。母亲在,家就在。”卢绪俊说,每到过年的时候,其他的兄弟姊妹带着儿女都奔着母亲回到老家,全家人团聚在一起,那才是最幸福的时候。

“咱村的卢绪俊,确确实实是个大孝子,大善人。老母亲因脑溢血成了植物人,瘫痪在床,五六年如一日,不容易啊!”

“他原来当厨师,一个月能挣一万呢,可为了老母亲,能辞职回来,一般人做不到啊!”

“他老母亲吃喝拉撒常年都在床上,他不怕脏,不嫌累,把老母亲照料得又干净又爽利。不要说一个儿子照顾母亲这样,就是闺女也很难做到啊!”

提起卢绪俊,村邻们都止不住地夸赞。一位村民还介绍,卢绪俊不但对老母亲这样孝顺,而且对村里的每个人,都热心帮助,还常年为几位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义务理发…… 

新闻推荐

咱的孕妈妈小心“碘” 岛城居民碘摄入量总体适宜,但孕妇缺碘

半岛全媒体记者徐军报道本报5月14日讯今年5月15日是我国第25届“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碘\’...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