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言2035,为青岛教育喝彩 收到征文如泉涌,八旬老教师以及新入职教师都来细说教育发展

半岛都市报 2018-04-26 06:30 大字

半岛全媒体记者魏海洋

青岛市教育局联合半岛都市报启动的“畅言2035青岛教育”征文活动推出以来,已经收到了几百篇征文。活动征文邮箱里每天都有浸透着教育梦想的文章投来,一些关心热爱教育的人士还亲自来到组委会递上文章。参加征文活动的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关心教育的年轻人,甚至还有学校统一发动参与,他们的观点不同,但为青岛教育喝彩的初心一样。

八旬老人来稿细说大爱

4月25日下午,许克勤老人来到半岛都市报教育全媒体中心,赶在征文活动结束前将自己写的征文亲自送来。“我提的是关于加强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的建议,我在体协工作,一直对教育很关心。”许克勤说,“畅言2035青岛教育”征文真正体现了全民参与的精神,是为教育发展提供新举措的良好渠道。应不少市民的要求,本次征文活动会适当延长截止时间。

青岛二中分校的退休教师张克嘉在文章里书写了教育大爱。“喜闻该征文活动,心情非常激动。我青少年时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大半生都从事教育工作,对教育事业感触颇多。”张克嘉今年84岁,他说,2035年的青岛教育如何发展,就要在党的领导下办好发展好教育事业,为建设美丽青岛打好人才基础。

投稿中不仅有中老年人,很多年轻人更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投稿中有一篇《从杜威的教育思想展望2035教育现代化》的稿件引人注意,作者是青岛金家岭学校的陈英老师,是一名新入职教师。“在为实现祖国发展大计,全民筹划、贡献力量的关键时刻,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希望能从自身专业出发,发出自己的声音,为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陈英述说着自己的教育理想。

学校一次送来133篇征文

4月25日下午,一位来自青岛洛阳路二小的老师敲开了教育全媒体中心组委会的门,“我是来投稿征文的,这是我们学校统一发动收齐的133篇征文。”

原来,“畅言2035青岛教育”征文推出以来,洛阳路二小就发动了师生和家长积极参与,共收到了51篇家长征文、26篇教师征文和56篇学生征文,为教育喝彩为教育出谋划策的信心与动力跃然纸上。

洛阳路二小的杨莹老师在征文里畅想了2035年的青岛教育:应该是更加开放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是更加适合的教育,同时将是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教育。

而来自学生们的征文内容则更显活泼。洛阳路二小五年级的丁俊铭畅想着自己2035年时已经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那时的操场更加宽阔,各项运动设施配备齐全,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五年级的姜旭畅想自己2035年成为一名教师,带领学生们进入智能化课堂,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知识。

您的建议或写进规划

“我们每一天所实践的教育道路都是铸就2035年教育发展的基石。”征文活动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征文活动虽然是面向2035年的规划,看似遥远,但是市民可以围绕发生在身边的教育现象和教育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写出具体的观点,也可以面向2035年教育将变成什么样,写出自己心中的教育愿望和理想。

此次开启的征文活动是青岛教育首次面向大众公开广泛征集“金点子”,为青岛未来的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面向2035年的青岛教育如何规划,这不仅是学生和家长的期盼,更是全市人民所关注的焦点。”活动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说,青岛教育未来的设计,多些百姓的声音,多些民生期许,会让城市更加民主,教育更加多彩。

◎征文范围:面向全体市民,包括在校大中小学生、学生家长、各行各业的社会人士、在青居住或工作的境外人士,以及在外省甚至国外工作居住的关注青岛教育的各界人士。

◎征文要求:征文要求字数1000字以上,内容积极向上,紧扣主题,以详实、生动的语言描绘青岛未来教育蓝图和发展愿景。

◎投稿方式:参与征文活动的市民,可将电子版文章发送到qdjy2035@163.com;手写稿或打印稿可寄送至半岛都市报社(青岛市市南区南京路110号)11楼教育全媒体中心,联系电话:(0532)80889065。

◎奖项设置:征文活动截止后,组委会将邀请各方专家组成专业评审小组对作品进行评审,根据市民参与情况评选出一等奖、二等级、三等奖若干名,部分优秀作品将在半岛都市报、半岛客户端、半岛教育直通车公众号或青岛市教育局官方网站、官方微信上刊登。

◎备注:“畅言2035青岛教育”征文活动的公告,可登录青岛市教育局官方网站、青岛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半岛客户端、半岛教育直通车微信公众号详细查看。

■链接如何参与“畅言2035”

新闻推荐

漂亮!市民健身中心九月投用 岛城一大批重点工程正在竣工或开工的“路上”

青岛市民健身中心设计造型融入海洋特色。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郭振亮青岛市儿童福利院完成单体规划验收、青大医学教育综合楼通过人防工程初验、市体校综合训练比赛馆通过移交验收、青岛市民...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