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寒食”,话“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祭祖、踏青之外,人们根据各地的时令物产和文化传统制作各具特色风味的清明美食。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密不可分,不动明火吃寒食的习俗,让清明美食分外独特。青岛的单饼卷大葱、江南的青团、福建的暖菇包、浙江的清明果……清明美食不仅诱惑着人们的味蕾,也成为一种文化记忆,寄托了对家乡和亲人的眷念。
清明美食源于“寒食”
“清明本是农事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很大关系。”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副馆长穆长清介绍说,古时,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关于寒食节禁火、吃寒食的来历,“子推绵山焚身”的故事被广为流传。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危难之时,介子推割大腿的肉供晋文公充饥。晋文公复国后,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晋文公焚山逼介子推出山,谁知介子推坚决不出山,竟和母亲抱在一起烧死。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介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吃寒食,以寄哀思,并相沿成俗。之后在清明的发展过程中,在本身节气含义中慢慢吸收了很多寒食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逐渐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清明节。各地在寒食节中创造出的各种“寒食”传承至今,便成了如今一道道独特的清明美食。
最青岛:单饼卷大葱
在青岛过清明有吃单饼的习俗。单饼卷着大葱和鸡蛋,再蘸些甜面酱,味道甜辣相宜、回味十足。老人们说,清明节吃单饼卷着大葱寓意聪明伶俐,饼里夹个鸡蛋吃了心明眼亮不得病。其实,清明吃鸡蛋,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重要。古时,人们为婚育求子,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煮熟并涂上各种颜色,称五彩蛋。把五彩蛋投到河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争捞、剥皮而食,食后便可孕育。现在清明节吃鸡蛋象征圆圆满满。在一些农村地区,还有儿童互撞鸡蛋的习俗。
薄如蝉翼的单饼这样做
市民赵璐的家里始终保留着清明节做单饼、吃单饼卷大葱的习俗。“青岛人吃的单饼大致分为用锅烙的烙饼、用水蒸的春饼和少量油煎的鸡蛋饼。烙饼韧性足、有咬头,春饼薄且有弹性,鸡蛋饼蛋香味浓。”赵璐介绍说,她最拿手的要数蒸春饼了。春饼看似极为普通,要想亲手蒸出一张薄如蝉翼的春饼,不少人是望而却步的。
“和面的功夫很重要,要和烫面,要软,水就一定要多。”赵璐透露说,若用300克的中筋面粉,水就需要180至200克左右。先开水烫,混上少许油和盐,烫成絮状就差不多了,然后揉成面团。可单单烫面团的筋道不够,需要另外用100克面粉和60克水和成冷水面团,然后把烫面团和冷水面团混合,再醒发一段时间。之后将面团均匀分成20至30克左右的小面剂子,擀成大饺子皮。逐个在表面和边缘涂上油,然后一个压着一个叠七八个,并用手拍平、外推,再用擀面杖擀到适合锅的大小。这时饼皮的厚度已经变得很薄。温水上锅大火蒸10分钟左右就熟了,趁热取出,一层层揭下即可。除了夹大葱、鸡蛋,炒土豆丝、炒豆芽等各种菜也十分般配。
最江南:艾草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咬上一口味道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味。如今,随着人们口味日趋多元,青团的花样翻新、层出不穷,馅料从最传统的红豆沙,推出了咸蛋黄、腌笃鲜、肉松……青团的种类越来越多,一些还成为备受追捧的“网红”食品。
在江南的农村,每到清明节前,家家户户都要做青团。人们提着竹篮,在村边的沟渠采集新鲜的艾草。回到家中择洗干净后放入大锅中加小苏打煮烂去青涩味,再将艾草过水洗净后榨汁。将艾草汁拌进糯米粉里,制成面胚,再包裹进豆沙,放入一小块糖猪油。捏拢收口,搓成圆球,即成青团生坯。生坯制好后笼内铺上湿布,放入青团生坯,上锅蒸约15分钟至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其表面,便做成了最传统的艾草青团。
最古老: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都有吃馓子的风俗。馓子为油炸食品,在古时叫“寒具”。馓子色泽黄亮,层叠陈列,干吃十分香脆。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这样描述:“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 ”可见馓子的古老非一般食品可与之媲美的。如今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馓子虽然在各地流行但也有南北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制作馓子要用上好的面粉,加少许食盐用水揉成面坯,然后饧面、切条,再搓成条状,环绕排满盆中,上面洒抹一些食用油。待面条在盆中回透,弹拉力恰到好处时,将面条绕在手上,用手来回抻开,撑、绷成粗细均匀一致的馓子条,然后放入油锅,用筷子轻轻翻动,掌握火候煎熬上色,炸成大把或小把金黄焦脆的馓子。
新闻推荐
□记者薄克国通讯员王海滨牟双报道4月1日,在传统清明节临近之际,青岛进入赏花踏青时节,市北体育学校的学生们穿上汉服,扎制了各式图案的风筝,在春日中放飞憧憬...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