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那片山
[摘要]春风化雨四十年征文——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我的孩童时代曾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家住青岛崂山脚下的我们也没忘记“千难万难不离崂山“的古训。就是依靠村东的这片山,靠着吃山上的野菜和树叶充饥,挺过了荒年。
上世纪80年代前,老家的这片山,还是由村集体管理和经营着。那时候,城市居民生火做饭烧的是国家定量供应的煤炭,而村民则主要是烧作物秸秆和山草,做一顿饭需要烧很多的柴草才行。所以,每年到了秋收之后,家家户户都把目光投向了村东的这片山上。这片山上长有黑松、刺槐等乔木,树下的灌木和野草很多。为了保护集体的一草一木,大队派出了几个护林员长年看守,他们或定点设卡或流动巡逻,工作很投入。开始时,因为上山拾草的人比较少,护林员们还能顾得过来,后来,随着缺柴草的家数多了,上山的人也多了起来,此时的护林员哪能招架过来?特别是等到秋季拾草的时候,场面更是壮观,黑压压的人群手持镰刀,向山上涌去,用不多时就把自家分得山片的草收拾得精光。更有甚者,用锄头刮拾树根和草根,把山挖得千疮百孔。
改革开放给我的老家带来了转机。在我的记忆里,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村里发生的两件事情彻底改变了老家“护林难“的状况。一件是林权下放到户。当地政府实行林权改革,把烫着金字的《林权确权证》发到了农民手中。林地树木归农户所有,家家户户都多了一份责任感。第二件似乎更加有效,那就是煤气在农村的推广和普及。这可是发生在农村的一场“炊事革命”。从此,再也没有毁林现象发生了。
如今,老家的山脚下,还有护林员执勤,不过他们的任务已经变成了提醒登山观光和锻炼身体的人们了。
新闻推荐
还记得小学时,老师到家家访的那种忐忑。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家访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