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综合管廊21个试点项目全部开工

青岛早报 2018-01-08 07:33 大字

近年来,国家倡导因地适宜地发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并组织开展选取试点城市,总结经验。青岛市于2016年申报成功,成为全国15个地下综合管廊第二批试点城市之一。试点建设项目21个,全长约49公里,涵盖了从单舱至5舱的建设内容。全市上下采取多项措施齐抓共管,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017年底,21个试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廊体工程31公里,入廊市政管线约3公里,区级管廊监控中心工程已启动建设,计划2018年底前建成并投入运营。

地下综合管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空中蜘蛛网”“马路拉链”问题。

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委获悉,2016年,青岛市按照城市新区确保建设,城市旧区鼓励建设的规划思路,紧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市政管线专项规划、“十三五”和远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组织编制《青岛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年)》,规划年限为2016-2020年,远期至2030年,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长度约200公里。

结合国家颁布实施的管廊工程技术规范,青岛市按照地下管线普查、技术导则完善、运维体系研究等技术层面,分门别类、进行深入系统论证,进一步优化完善技术体系。另外,青岛新机场规划建成集高铁、地铁、航空、公路、城市轨道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全国首个 “全通型零换乘”机场,航站楼综合体内大规模实施管廊工程在全国也属首次。

承担试点项目的有关区市积极响应,勇于创新,稳步高效地推动综合管廊建设。特别是西海岸新区践行新区先行先试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眼光运营,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可推广的综合管廊建设之路。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吴帅

新闻推荐

中国企业首次牵头制定IEEE国际标准 海尔把管理模式做成国际标准,中国方案走向世界制造业舞台中央

◆全球舞台上的中国制造元素除了中国产品、中国品牌,新加了一个“中国模式”◆中国企业正在管理上换道超车,从原来的学习模仿变为引领世界潮流□记者肖芳报道本报青岛1月6日讯...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