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昔日光秃秃,如今绿油油城阳区惜福镇街道院后社区走市场化道路,让合作社加入荒山补绿工作

半岛都市报 2017-11-28 11:11 大字

铁骑山西麓原本的荒山已经满眼绿色。(资料图片)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李倩倩报道

本报11月26日讯“几年前这里还是光秃秃的,零星有些野草,像今天这种大风天,土扬得睁不开眼。”近日,半岛记者跟随城阳区惜福镇街道院后社区副书记李敦雷、山外山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日,走在崭新的山路上,两侧苗圃虽小却五彩斑斓,为冬日带来不少活力。该地位于铁骑山西麓,过去是座“秃了一半”的山,已经旧貌换新颜。

“看着小时候郁郁葱葱的山一天天变秃了,心里很难受。”李敦雷告诉记者,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天然的山林,由于当地的村民生态意识不够高,生态文明理念不够强,不时发生肆意破坏山体和植被的事情。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砍树毁林没有了,但是前期土壤已然大片裸露出来,山体容易风化,“风吹日晒,山就这样一点点地秃了。”

“这山不补是不行了,不然将来更难补。”李敦雷说,“前期我们社区包括街道也都投入了不少钱来进行修复,但是破坏了几十年的山体,并不是说补就能补好的。付出多、收效慢,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院后社区班子成员们开始思索,“我们就想到了请专业人士来办这件事,走市场化道路,发展生态经济,于是就有了山外山合作社的加入。”

2016年5月,山外山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成立后,根据山体原有结构和现状,因地制宜扩大植被,发展经济林与生态林,绿化荒山,加快山体修复,防止水土流失,恢复山体生态功能。

这期间,花费了80余万元对风化的山体进行金属网围挡,投资180余万元修建了6800米的山路;投资460余万元建设园林育苗园区,马褂木、雪松、银杏等多种时兴必备绿化苗木及红枫、五针松等名贵树种已栽种其中,计划未来栽种总量将达到约15万株;建设了水果采摘园区,栽植杏树1500余株,樱桃(珠)4000余株,大柿树200余株,预计3年内达到百亩种植面积。“秃了一半”的山丰满了,变绿了。

“要经济,更要生态,要金山银山,更需要青山绿水。”虽然一直以来光投入没产出,但王日坚信,生态保护好了,秃山头一定会变成金银山。“这里的樱桃树明年能结果了,那块葡萄明年差不多能开园采摘了,我们目标是把这里打造成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业示范、采摘、人文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园区。”站在山顶的王日,望着山下的郁郁葱葱,信心满满地告诉半岛记者。

新闻推荐

琴语筝吟 青岛民乐曼谷

为庆祝曼谷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五周年,应曼谷中国文化中心邀请,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组派,青岛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民族乐团近日前往泰国参加曼谷中国文化中心成立5周年系列庆祝演出活动,用极具特色的...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