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建团初期的青岛市京剧团

青岛早报 2017-08-13 03:35 大字

青岛市京剧团于1950年7月13日建团,它原是胶东文协“胜利剧团”第二演剧队的一个小分队。 1950年5月,“胜利剧团”从烟台奉调到当时的山东省文化局进行整编,划出了一个小分队,派剧团的骨干江风率队来青岛建团。起初,小分队为青岛市文联所属京剧队,接着又扩展为青岛市文联京剧团,这就是后来的青岛市京剧团。刚建团时演员力量比较单薄,主要演员只有十余人,因人手严重欠缺,演出时就连他们的家属以及少年演员也都必须粉墨登场,当时演出的剧目是《黄巢》和《棠棣之花》。为了大量扩充补员,文联戏研会四处广招京剧人才。

1951年4月,出生在平度的许翰英与小生刘雪涛、丑角赵春亮、花脸杨寿山和司鼓刘玉竹、琴师葛绥之、笛师汪文英参加了剧团。其中的许翰英(男)是“后四小名旦”,“四大名旦”荀慧生的弟子;刘雪涛是小生大师姜妙香的弟子,他后来一直是与京剧大师张君秋合作,成为了最佳搭档;葛绥之是著名荀派琴师,上世纪40年代后期就一直在青岛,既参加演出,也在家里教戏,著名荀派花旦表演艺术家孙毓敏就是由她启蒙,学习荀派戏的。

许翰英等人加盟后,就立即参演了著名剧作家马少波创作的大型历史京剧《闯王进京》,同时还排演了新编京剧《孟姜女》《梁祝哀史》等。当时的演出场地不仅有剧场,而且还有自行搭建的露天舞台,如《控诉九宫道》和《红娘》是在第三公园,《梁祝哀史》是在四方小学前的广场。那时的露天舞台下,可以说是人山人海,观者如潮。 1952年,许翰英、刘雪涛等离开了剧团。

(二)众星荟萃实力响当当

1952年6月,海军青岛基地前哨京剧队撤销,其主要演员韩小楼、林之一、惠玉雯、张少禄、尹玉麟、惠玉林、张文娟、姜振发、田葆诚等十余人先后加盟了京剧团,不久则正式称为“青岛市京剧团”,成为青岛首家国营地方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于是,青岛市京剧团的建团工作开始稳定,阵容基本齐整,行当渐趋齐全,剧目日益丰富,人员从1950年建队时的12人发展到52人,彻底改变了以往不与其它剧团合作就不能演出的被动局面,演出也逐渐完全转入青岛最大的剧场——永安大戏院。

1952至1953年期间,青岛市京剧团除继续坚持演出一些新编历史京剧外,还先后为来青的著名女老生徐东明、梅派名旦言慧珠、京剧大师程砚秋、京剧大师马连良等领衔的演出小组或剧团配戏。这种做法既能够开阔眼界,观摩学习到名家的演技,还可以大大提高剧团的素质,以及演职员们的水平。

为了充实青岛市京剧团的实力,1953年时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的马少波,把年仅23岁的优秀旦角李砚萍推荐给该团,当时的团长是张文辰。李砚萍出生于梨园世家,是黄派武生李顺来之四女。李砚萍幼年随其三姐李砚秀学戏,后又随梅兰芳的大弟子魏莲芳习艺,擅演梅派、荀派剧目。不久,李砚萍又把本是票友的裘派花脸、裘盛戎的弟子桂伟祯从上海调入青岛市京剧团。同时,李砚萍之母又介绍当时在江西的优秀麒派老生董春伯加盟。后来,桂伟祯又把正在上海中国大戏院演戏的裘盛戎大弟子、架子花脸钳韵宏推荐来青岛市京剧团。此时,由该团的尹玉麟介绍优秀丑角王信生也来加盟,王信生则又把武生孙蔚理引荐来。这样,青岛市京剧团实力大增。除李砚萍的旦角戏外,该团的优秀武生韩小楼主演的《野猪林》,由钳韵宏执导、由韩小楼(饰演解珍)和钳韵宏(饰演解宝)担当主演的新编水浒戏《猎虎记》都相当叫座。笔者至今还记得,当时《猎虎记》的戏报宣传词是“解珍解宝双入狱,孙立孙新大劫牢”,加之董春伯等鼎力助演,整台戏是充分发挥各自特长,配合默契。董春伯的麒派戏更是非常出色,是当时少有的麒派名家。

1954年春节,年轻的青岛市京剧团赴省参加了全国人民拥军慰问演出团,还有幸与京剧大师谭富英、裘盛戎同台演出了《龙凤呈祥》。这时,建团刚刚三年的青岛市京剧团不但行当角色齐全、行头服饰崭新,而且在社会上有了很好的反响。

(三)言少朋加盟青岛市京剧团

言少朋,生于1915年,是京剧大师马连良最得意的弟子,他的家庭可谓是最为典型的艺术之家。其父言菊朋是“前四大须生”之一、言派创始人。他自幼受其父的艺术熏陶,后随父学戏,20多岁就正式搭班演出。但他却酷爱马连良的马派老生,而且私淑多年。1939年,经父亲言菊朋同意,言少朋正式拜马连良为师,得其真传。言少朋的扮相、做派、念白都颇有马连良的神韵,只是嗓音不如老师那样甜亮宽脆。

言少朋的夫人张少楼,是著名女老生,1940年就拜言菊朋为师。在言少朋参加青岛市京剧团的两年多后,她也加盟为主演,他们的儿子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脱颖而出的言派传人言兴朋。言少朋的妹妹言慧珠,是京剧大师梅兰芳最为优秀的女弟子,其夫是京昆大师、著名小生俞振飞。言少朋的小妹言慧兰是评剧名家,嫁给了“后四小名旦”、青岛的陈永玲,他们的儿子陈霖苍是架子花脸(拜尚长荣为师),在现代京剧《骆驼祥子》成功扮演了祥子而蜚声艺坛,曾任江苏省京剧院院长。言少朋的胞弟言小朋,本是京剧武生,在总政文工团京剧队工作。后来,酷爱京剧的王晓棠加入其中,两人结为夫妻。后来,他们双双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做电影演员。 1992年起,王晓棠担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兼党委书记,授予少将军衔。

言少朋于1943年就开始挑班演出,他主演的马派名剧《群英会·借东风》《胭脂宝褶》《十老安刘》《春秋笔》等都是他老师马连良亲传。 1951年,言少朋与著名武生黄元庆(马连良的女婿)和刀马旦张蓉华三人领衔,率一个十余人的演出小组来青岛,先后在青岛华乐戏院和光陆戏院演出近两个月。因为,此时的马连良还在香港,故这个演出小组的人员基本上是来自马连良的 “扶风社”。就这样,他们三驾马车,奋力齐驱,珠联璧合,好戏迭出,给青岛观众留下了极好的印象。鉴于此,言少朋对青岛颇有好感,经裘派花脸桂伟祯的引荐,就于1955年初正式加盟了青岛市京剧团,并担当领衔主演,这对该团是如虎添翼,而他的艺术特长也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示。

那时,作为马连良的最佳弟子,言少朋主演的自然都是马派名剧,由于言少朋对艺术一贯是认真执著、精益求精,因而初来乍到的他,尽管是天天有戏,但他还是每天都要一丝不苟地过排一番。此时,年方四十的言少朋年富力强,风华正茂,颇有创新意识。除了继续演出马派的骨子老戏外,他还对郭沫若的剧作《屈原》进行了精心加工和增删润色,极大地增强了该剧的艺术魅力。他在剧中扮演主角屈原,同时还是执行导演,李砚萍配演婵娟。 1956年5月,青岛市京剧团以改编的新戏《十五贯》(言少朋主演)和传统戏《挑华车》(韩小楼主演)和《樊江关》(李砚萍主演),参加了山东省第二届戏曲汇演。言少朋和韩小楼双双获得演员表演一等奖,李砚萍、董春伯、王信生、孙蔚理、钳韵宏、林之一、姜振发、张文娟等分获二、三等奖。此时,青岛市京剧团的乐队又有朱明德(京胡)、唐效齐(月琴)、王启斌(司鼓)加盟,真是锦上添花。接着,他们又排演了《春香传》《文天祥》和《铸剑》等戏。

1957年,言少朋与董春伯共同加工整理了传统京剧《赵氏孤儿》,他担任导演,前半部饰演赵盾,后面饰演韩厥。接着,他还加工整理了《田单破燕》,并担任导演兼主演。由于这两出戏都是根据传统戏加工整理而成,因而特别受欢迎。在跨越6个省、历时7个月的巡演中,几乎天天客满,好评如潮。第一站到天津,言少朋的夫人、女老生张少楼以一出余叔岩余派的《李陵碑》而一炮打响。这是张少楼加入青岛市京剧团的首次亮相,此戏前面是韩小楼的武戏《金沙滩》,最后是言少朋主演马派的《清官册·审潘洪》,既是文武搭配,相得益彰,又是夫妻搭档,令人耳

新闻推荐

167名驾驶员技能大比武

S路行驶。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邬明洋通讯员李瑞杰近日,为了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造就一大批职业道德良好、专业技能水平高的驾驶员队伍,交运平度发展事业部结合青岛市人社局职业鉴定...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