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半岛公益”课堂邀请民艺教授开讲民间艺术课 体验扎染技艺,读者秒变“超粉”

半岛都市报 2017-08-05 11:10 大字

读者们在民艺专家的指导下,展示手作的扎染作品。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王蕾

为了传承民间手艺、弘扬匠人精神,“半岛公益”课堂在本报创刊18年来临之际,为读者再发“福利”——8月2日,本报邀请了中国民艺专家、教授,为喜欢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读者朋友,开办了一堂精彩的中国传统民艺文化及手作公益课。现场,读者们不仅加深了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及了解,还制作出了独一无二的“扎染”艺术作品。

民艺专家团授课,报名“火了”

8月2日下午2时,“半岛公益课堂”民间艺术课在劲松四路爱与乐艺术学校开讲,主题是“中国民艺扎染艺术课”。为了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以通俗易懂、专业趣味的方式传递给读者,本报邀请了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侍锦先生主讲,青岛手工艺家协会理事牛爱杰女士、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彭卫丽副教授以及肖羽翎老师等艺术家,组成了此次公益课的民艺专家团。7月30日,本报刊登了民间艺术课开课的消息,当天本报的读者热线96663从早上7时至晚上9时,报名电话络绎不绝。

扎染成果亮相,秒变“超粉”

当天下午,岛城30多名读者以及半岛学生记者团的5名小记者,来到了爱与乐民艺博物馆的公益课现场。记者了解到,报名的读者年龄跨度较大,年龄最大的60多岁,年龄最小的仅有6岁。前半场,侍锦教授以专业、风趣的风格,为读者们讲解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以及扎染、蓝染、植物染的传统起源及现代美学应用。授课现场掌声此起彼伏。侍锦教授说:“中国传统手工艺是中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染织是与生活最为贴近的门类之一。非常希望通过这种公益方式,来弘扬和传播传统民艺文化,增强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下半场,侍锦教授与艺术家牛爱杰女士、彭卫丽副教授以及肖羽翎、曹美燕老师,现场教给读者们“扎”和“染”的手工技巧。在场的读者们经过专家团的指导,利用不同的美学技巧,现场扎、染了布艺作品。当看到从植物染料染缸中取出的作品,经过不同的扎染手法,呈现出风格各异的花纹图案时,扎染教室瞬间沸腾了。读者们迅速成了扎染的“超级粉丝”,兴奋地展示各自的作品。

民艺文化难以复制,需要传承

记者了解到,此次“半岛公益”课堂,不仅让读者朋友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了民间手工艺文化,读者还通过亲自实践,重温了中华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民间文化艺术家牛爱杰告诉记者:“工业时代,有不少传统手工艺因失传而成为了文化遗产,但工业化永远难以取代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希望我们这代人,能将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真正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特困人员可享生活照料护理 青岛明确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象,确保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5倍

半岛全媒体记者刘笑笑通讯员华玉琴宋培廷报道本报8月3日讯具有本市居民户籍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符合相关条件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8月3日,青...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