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无人驾驶播种机大显身手 北斗接“地气”,铁疙瘩也能变聪明
新华社发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在珠穆朗玛峰峰顶开展测量工作。本次测量同时参考四大导航系统,并以北斗的数据为主。半岛记者王好
6月23日,北斗全球组网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同一天,莱西市郝家寄马埠村青岛春晓家庭农场场主王春晓看着自家刚刚使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播种机完成播种的100亩玉米感慨:“种地用上北斗导航,种的又直又快,100亩地不到一天功夫搞定。”
6月23日,雨水普降青岛,对于王春晓来说,无人驾驶播种机帮他抢到了降雨前完成播种的宝贵农时,这是一场及时雨,如今他只等雨后加速玉米出苗成长。
“今年我把农场交给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托管,整地、起垄、夏种全都用上了无人驾驶农机,活儿干得很漂亮!”谈起刚刚完成的无人驾驶播种机玉米播种作业,王晓春不由地赞叹起来:“100亩地只干了11个小时,效率高不说,播种的每一行都笔直笔直的,看着真是舒坦。”他告诉记者,以前使用农机手人工驾驶播种机,每天作业12个小时,这已经是身体可耐受的极限工时,即便如此也至少要两天才能完成。如果增加人手,则意味着成本开支加大。
此外,由于玉米播种作业周期长,期间容易受到天气因素干扰贻误农时。“今年夏种青岛多雨,像我这100亩地,如果还像以前那样人工驾驶农机作业两天,中间万一遇到下雨可就麻烦大了,不仅要停机器,已经播种的也可能要返种,直接影响后续农作物生产。”王晓春表示,人工驾驶受个人驾驶技术以及身体状态影响大,导致作业误差大,因为达不到作业标准而返种的情况常常发生。
“我们的农机搭载了北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属于农业用北斗终端,作业误差精度可以控制在±2.5厘米以内。”为王春晓的种植基地提供托管服务的青岛茂盛农机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杜庆伟告诉记者,北斗导航系统定位如同千里眼一样,为农机自动驾驶提供精准路径,在它的帮助下,以前农田里的“铁疙瘩”变“聪明”了,农机作业效率和质量都得到极大提升。如果换成人工驾驶,即便不考虑驾驶员疲劳等因素,误差精度在10厘米以内也已经算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了。
“改善耕地利用率5%~10%,提高作业效率及质量30%~50%,降低劳动强度60%,增加机组经济收入20%以上。”杜庆伟用一组公司实操作业中总结的统计数字,向记者说明搭载了北斗自动导航驾驶系统农机的“厉害”。
新闻推荐
王清宪主持召开市委专题会议时强调
莱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西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