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既唱罢 难舍戏中人

青岛早报 2020-04-02 05:52 大字

吕剧表演艺术家、原青岛市民族艺术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李乐芬,于2020年3月31日因病离世,享年68岁。从艺46年,李乐芬在吕剧舞台上塑造了60多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为青岛吕剧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2019年,她担纲导演的吕剧《墙头记》由市歌舞剧院复排并演出,是她留给岛城观众最后的纪念。

一生演绎60多个舞台人物

李乐芬12岁接触吕剧,1964年考入山东省戏曲学校,接受正规、系统的专业训练。 1970年,李乐芬戏校毕业后进入长岛吕剧团,一出小戏《追报表》,使她声名鹊起。该戏连演百余场,她饰演的二嫂泼辣畅快,真实自然,深得观众喜爱。在长岛吕剧团工作的8年中,李乐芬挑起了剧团的大梁,给当地观众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1978年调到青岛市吕剧团后,她谦虚好学,在艺术的道路上继续长足进步,她在表演中追求外型塑造和内心活动的统一,以情感人,神形兼备,行腔委婉细腻,韵味浓郁,日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剧院的主要旦角演员,在多部吕剧作品中成功塑造了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

李乐芬先后在60余出戏中扮演主要角色和重要角色,成功塑造了不同年龄、不同时代、性格各异的众多舞台人物形象,以细腻的表演以及清晰的念白、演唱,博得观众好评。其中,她参加主演的《醒》《一笔账》《红嫂》等,被省市电台、电视台录音录像播放,演唱的《南方烈火》《小忽雷》《双借亲》《双玉蝉》等剧目唱段被编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的山东卷吕剧分卷。

把吕剧经典送到群众身边

“她是一个好演员,在群众当中知名度很高。同时,为了发展和振兴吕剧,她做了很多努力,这些年风风雨雨,很不容易。 ”青岛市民族艺术剧院的老院长赵增光是李乐芬在省戏校一起学艺的师兄,也是她在吕剧团和民族艺术剧院一起共事的同事和领导。赵增光回忆,吕剧作为山东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曾经辉煌过,最多的时候一年能演出三四百场,《年青一代》《孔雀胆》《小忽雷》《意中缘》《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逼婚记》等作品深受观众欢迎。随着时代发展、文化多元的冲击,吕剧也黯淡过。当时任青岛市民族艺术剧院吕剧团团长的李乐芬,在吕剧的改革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时代变迁,老戏新唱才能赢得更多观众。李乐芬为《王小赶脚》新编唱词,演出后收到良好效果。李乐芬还带领演员送戏下乡,把舞台扎在村头、广场,把《一笔账》《姊妹易嫁》《小姑贤》《喝面叶》《墙头记》等多个传统剧目送到老百姓身边。

《李二嫂改嫁》《小姑贤》等吕剧的经典代表作一直为大众所喜爱,为满足观众的要求,2006年,市民族艺术剧院复排吕剧经典。作为业务分管人,李乐芬每天到排练现场与工作室一起探讨剧目,帮助青年演员分析角色。

竭尽全力发扬传承吕剧艺术

李乐芬生前曾说,最本土的是最有特色的,青岛需要吕剧这门拴着城市文化根系的艺术。赵增光回忆,李乐芬退休后,仍在为吕剧的发扬和传承竭尽全力。在民族戏曲受到多元化艺术形式冲击、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李乐芬想了很多方法引发学习吕剧的孩子们的兴趣。比如,尝试将吕剧与其他剧种或者舞蹈等表现形式相融合,她将京剧选段《红色娘子军》改编成吕剧唱腔,并将部分情景与舞蹈相结合,最终形成了吕剧版本的艺术形态,提高了学生们对吕剧的兴趣;她还把《江姐》用吕剧的表演手法来演绎,在 《唱支山歌给党听》中融入吕剧唱腔……她最大的欣慰是收到孩子们在戏曲比赛中获奖的喜讯。

2019年1月,青岛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推出复排的吕剧《墙头记》,赢得岛城戏迷的叫好声。这出戏的复排导演正是李乐芬,她对这次复排很是重视,认为剧院为全面复兴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脉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

2019年11月,吕剧表演人才培训班在莱西市举办,李乐芬作为主讲老师,为青岛市基层专业吕剧表演团体青年演员授课。她再三强调,地方戏要在地方发展,培训和引导青年演员非常重要。

守候青岛吕剧艺术之魂,李乐芬把它当成毕生的责任。 “她做到了。 ”赵增光说。

记者 单蓓蓓

新闻推荐

逆行送餐、观察不周……违法驾驶酿事故 青岛交警通报4起摩托车、电动车、货车交通事故案例

记者从市公安交警部门获悉,为全力做好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创造安全、有序、畅通出行的交通环境,交警部门持续加大对大货车、危...

莱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莱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