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二 传统农业华丽转身,“新六产”加速崛起

农村大众报 2019-09-11 13:53 大字

青岛市不仅二三产业发达,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同样也是优势产业。目前,青岛市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排名第7位,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位居副省级以上城市第2位,在全国率先步入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

农业加速

与二三产业融合

“新鲜的西红柿、莴苣,快来买呀,快来买呀……”叫卖的人不是菜贩,也不是菜农,而是一群城里娃。正值暑假,很多中小学生开始参加各种夏令营。莱西市沽河街道的山后人家田园综合体,也吸引了众多城里娃前来,孩子们参加的“农村集市生存体验”是田园综合体的特色项目。

从单一的蔬菜种植基地起步,经过8年发展,山后人家田园综合体已经打造成高端农业“大观园”,成为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沽河街道董家山后村,有500多年的韭菜种植历史。该村所产的韭菜,质地脆嫩、色绿味鲜。当地注册了“山后”牌,借助山后韭菜的品牌优势,2011年,青岛杰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丰农业公司”)来到村里投资建基地,发展高端韭菜。

随后,公司发展了黑猪养殖,种植了草莓、番茄、葡萄、苹果、油桃、水果玉米等一系列农产品,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基础。“现在种植品种逐年增加,今年又新上了百香果、柑橘等热带水果,基本实现了一年四季都有果可摘。”杰丰农业公司总经理赵新德说。

记者在综合体的连栋温室了解到,里面栽种的小番茄品种达到20多个,被称为“番茄联合国”。“到了结果期,不同颜色、不同口味、不同形状的番茄都汇聚在这里,这样既能增加游客采摘的乐趣,又能让人增长见识。”赵新德说。

2017年,依托2000多亩的生态休闲农业园,基地正式更名为山后人家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2018年5月,山东省发布4项田园综合体地方标准,其中就包括山后人家田园综合体的经验和做法。

田园综合体专门规划了“一心二馆八区”布局,包括生态农业科技展示与休闲观光示范园,山后韭菜文化博物馆和展览馆,设施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产品手工作坊区、特色养殖示范区等8个主要园区。

现在,山后人家田园综合体可同时接纳2000多人就餐,200多人住宿。去年一年接待游客12万人,今年旺季时,每月接待游客1.5万人。

青岛市即墨区的青岛田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田瑞科技公司”),经过30多年发展,也从一家小小的蛋鸡养殖场,成长为一二三产相互融合的综合性生态园区。

公司成立于1986年,最早从事蛋鸡养殖。养殖环节,公司一直不断应用新技术,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蛋鸡产能,实现了蛋鸡产蛋率和鸡蛋质量的双提升。公司积极利用在蛋鸡养殖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改进养殖设备,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016年,田瑞科技公司启动了“蛋文化旅游项目”,投资建成休闲观光公园、养殖设备展示馆、文化走廊,将田瑞打造成集“游、学、食、购、娱”一体的蛋鸡行业知识科普教育基地,吸引人们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领着孩子同参与、共体验,一起参观鸡蛋生产过程。

山后人家田园综合体、田瑞科技公司都是青岛市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一个缩影。目前,青岛市农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门类60个小类中,有54个小类在青岛有较大规模生产经营。全市注册农业商标达到1.9万个,知名农业品牌达到166个。休闲旅游农业年接待游客1856万人次,实现“田园变公园、园区变景区、劳动变活动、农民变导游”。

作为国际性港口城市,在农产品加工方面,青岛市积极引进、培育、壮大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占领国际市场。目前,全市直接从事农产品加工出口的企业达到1300多家,产品出口遍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达到50亿美元以上,占全国7.4%,城市排名全国第一。

全域创建“新六产”示范区,目前,青岛正在规划建设西海岸高端智慧农业示范区、即墨种都核心区、胶州高效农业先行区、平度绿色粮油终端消费引领区、莱西农产品加工物流先导区。

近年来,青岛市坚持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点,着力在发展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休闲旅游农业上下功夫,全市休闲农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农业观光旅游人数不断增加,农村环境日益改善,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品牌提升

传统农业附加值

“西有吐鲁番,东有大泽山。”大泽山是我国著名的葡萄产地,早在1984年,平度市大泽山镇就已经建成全国首家葡萄生产专业镇。如今,大泽山镇葡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万亩,年产量6000万公斤,品种300多个。

包括大泽山葡萄在内,平度市拥有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19个,是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最多、最集中的县级市,地域保护面积达到150多万亩。

近年来,青岛市推出了“绿色品质、世界共享”的“青岛农品”品牌集群,培育岛城最喜爱区域公用品牌11个、农产品品牌30个,全市涉农产品注册商标1.9万多个,著名农产品品牌166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92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归根到底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去年8月,平度市联合京东建立的全国首家地标产品展销馆正式开门纳客。不仅本地消费者可以一站式购齐大泽山葡萄、马家沟芹菜等知名地标农产品,全国的消费者都可以进入京东“平度特产馆”商铺,购买这些产品。

胶州大白菜以品质闻名中外,由于有了品牌效益,胶州大白菜不卖“白菜价”,价格比外地白菜至少高出三四倍。

除了种植大白菜,经过10多年发展,胶州市逐渐发展成为国内白菜种业高地。目前,胶州市大白菜育种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育成的大白菜审定品种20多个,拥有各类育种材料1000多份。现在,全市年销售大白菜种子70-80万公斤,占全国销量的1/10。现在,胶州全市注册资金3000万以上大白菜种子生产企业有4家,500万以上的有3家。

新技术加速

农业转型升级

去年8月,莱西市农业大数据平台正式启用。这是山东省首家县域农业大数据平台,也意味着当地智慧农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今后,这个平台既能整合莱西本地的各种农业数据,又能针对莱西农业特点,汇总全国农业相关数据,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深度信息服务。

莱西市农业大数据平台是青岛市农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之一。近年来,青岛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运用到现代农业领域,不断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探索出一条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由青岛绿色硅谷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管理的一个占地3.5万平方米的连栋温室,借助智能技术,只需要12人就能完成西红柿的日常管理。更让人惊奇的是,这里每平方米西红柿产量可以达到60公斤,每公斤市场售价20元。

连栋温室内,整洁干净。一排排栽种整齐的西红柿,几乎望不到尽头。据公司综合部主任张晓丽介绍,温室是按照国内最高标准建设,装了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多种传感器,随时可以实现自动浇水、控温、光照等操作。由于全部实现无土栽培,西红柿所需要的养分全部由营养液提供,这样就能按照西红柿生长规律提供养分,种出来的西红柿口感更好,市场价格也高。

据了解,公司一期项目已经投入运营4年。占地1000亩的二期工程也即将开工。二期工程包括一座占地750亩、代表世界最高科技水平、面积最大的连栋智能温室,及蔬菜配送中心、食品深加工等项目。园区建成后,将是一家以高端设施蔬菜产业为主,集蔬菜育种、育苗、新技术研发、高端蔬菜种植、大宗农产品交易、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示范园。

新闻推荐

明年中考录取:分数+等级

早报9月5日讯5日,市教育局副局长姜元韶做客《行风在线》,就市民们关心的基础教育发展、新校建设等问题回答了提问。地理生...

莱西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