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医生不能搞发明 她设计的“钳子”,能轻松取出鼻腔异物

半岛都市报 2019-09-06 01:38 大字

孙卫娜在比赛中介绍鼻腔异物取出器。文/图半岛记者李云天实习生张帆

孩子天性顽皮,鼻腔里容易塞进异物,却因缺少专业器械而时常发生险情,这一难题被莱西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孙卫娜所设计的“鼻腔异物取出器”彻底解决。在前不久举办的青岛市第三届“健康杯”职工创新成果展示擂台赛中,该发明还获得医疗(医技)组第一名的成绩,作品被赛会决定以个人名字予以命名推广。9月3日上午,半岛记者在该院见证了它的神奇。

9月3日上午,家住水集街道的3岁男童浩浩(化名)在家玩耍时,把一粒花生米塞进了鼻子里。看护他的奶奶忙完手中活时,发现浩浩左侧鼻孔中的花生已经膨胀到将鼻孔完全堵住。奶奶连忙抱起浩浩,打车就近来到莱西市中医医院。该院耳鼻喉科主任孙卫娜拿起一把“钳子”,伸进浩浩的鼻子里,只用了几秒钟就把这粒花生米取了出来。浩浩的奶奶这才发现,这把“钳子”和普通的钳子明显不同,好奇的她打进本报新闻热线83961002,介绍了孙子的遭遇。半岛记者随后来到莱西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孙主任向记者展示了为浩浩取出花生米的“钳子”。半岛记者看到,这把“钳子”长约20厘米左右,中部有节点,可根据需要调节角度,当手部在后端用力时,前端会向前伸长,上面部分长于下面且弯曲,方便异物的夹出,中间留有空间,这样不会遮挡视线,而且表面光滑,不会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手柄部分设计了纹理以增加摩擦力,这样在操作的时候会更加稳定易操作。记者在孙主任的指导下进行了尝试,连光滑的手链珠子都能稳固夹住,丝毫不会晃动。

孙主任介绍说,这把“钳子”名字叫“鼻腔异物取出器”,是她自己设计的。今年7月份,在第三届“健康杯”职工创新成果展示擂台赛中,获得医疗(医技)组第一名的成绩。该比赛是由青岛市医务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并联合青岛市总工会举办于2019年7月10日~11日。

孙主任告诉记者,从2016年开始,就开始进行设计、制作“神奇的钳子”,“一开始用铁丝简单做成钩子,虽然有用,但有时不太精确,我又一步步对它进行了改良,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慢慢优化,才有了现在的成果。”

“2016年4月我去申请了专利,12月通过申请。当时还不知道有这么个比赛的存在,在今年知道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医院上报,医疗(医技)组共征集职工创新成果200多项,最终仅有20个优秀项目进入擂台赛环节,我们现场进行决赛,决出第一名。”孙主任告诉记者,虽然作品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但自己不会过于骄傲,仍然会做好本职工作,并且愿意把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教训,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科室其他同志。如今参赛作品已经申请专利,有望在青岛其他地区进行推广,而且自己也一直在结合临床经验设计新的作品,希望用自己毕生所学服务更多的病人。

新闻推荐

“双招双引”重落地,高质量发展见实效 ——同和高新区“双招双引”及项目建设纪实

东风浩荡满眼春,扬帆远航正当时。青岛同和高新技术产业区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到韩资企业聚集的开放高地,再到智能制造...

莱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西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