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套袋到无袋,让果农 无奈:农忙时节一天220元雇不到“套袋人” 试点:无袋种植解放劳

半岛都市报 2018-06-19 02:01 大字

由于一直找不到工人,王珍花只好一个人在果园内套袋。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王永端

当下是苹果套袋的关键时期,可莱西市院上镇张官庄村的果农王珍花却为套袋犯了愁。因为她的两亩果树要套4万个苹果袋,凭她一个人的力量,4万个苹果袋在短期内无法完成。为此,王珍花在当地奔波了数天,才找到了3名女劳力。

每年春夏之交,像王珍花一样找不到套袋人的果农大有人在。是什么让果农在这个季节找不到套袋人?记者在莱西、平度、烟台栖霞等地调查发现,农村壮劳力多外出打工,老年人从事高处劳作诸多不便;苹果、桃子、梨和葡萄等水果在一段时间内的集中套袋,人手捉襟见肘。莱西市农业局果树技术推广站统计显示,莱西每年7亿多个苹果完全需要传统的人工套袋。从今年起,由莱西市农业局与青岛农业大学主导的15亩非套袋型苹果基地开始试验。如果这一试验成功,意味着莱西果农每年花费的近1.5亿元“袋子成本”将节省下来。

■算账

苹果套袋1秒1分钱

进入6月中旬,气温节节攀高,看着果园里的小苹果越长越大,王珍花急了。“找不到人给苹果套袋,我就是长4只手也忙不过来。”王珍花说。

王珍花是莱西市院上镇张官庄村的苹果种植户。数天来,王珍花一直四处寻找这个季节里的“套袋人”。

“套袋人”是指专门为苹果、桃子、梨等水果套袋赚钱的乡邻。“找了好几天都没找到。”王珍花显得有些无奈,“再找不到人就得加钱了。”

早饭后,王珍花将一大捆苹果袋扔进了她的电动三轮车内,按动了发动机电钮,直接奔向村东的果园。到达果园后,她将车厢内的苹果袋搬到了果园的看护房里。“这一捆有6000多个,”王珍花说,“今年买了这样的7捆,共有42000个苹果袋。”

在将苹果袋放进看护房后,王珍花又一次拿出了她的手机给北刘戈庄村的一名村民打去了电话。“妹子,这几天能忙过来吗?”王珍花在电话里说,“能忙过来的话,过来帮我套套袋吧。”

王珍花所称的“妹子”,是附近村里以套袋为业的农村妇女。两人在电话里寒暄一阵子,王珍花有些失望地挂了电话。“那人说,这几天太忙,已经被‘预订\’了出去,三五天内都没时间。”王珍花告诉半岛记者,她这几天一直在联系套袋人,但还是没找到。

“你看看,我嘴角都急得上火起泡了。”王珍花指着嘴角的泡无奈地笑了笑。王珍花说,她家种了2亩果园,今年要套4万多个袋。由于两个孩子都在西海岸新区上班,家里人手少,不找人套袋一定忙不过来。

找不到人的王珍花,随后将一个缝合的小布包挂在了脖子上,并将一沓200个苹果袋装进这个小布包内,一头钻进苹果地里,开始为苹果套起了袋子。“我不是个快手。”王珍花说,“这几天都是自己在忙活,套了不到5000个。”

记者发现,王珍花将苹果袋从布包里拽出后,用拳头撑开,之后再快速将袋子送向枝头的苹果,最后将苹果袋捏紧。一个苹果的套袋过程,就这样完成了。套一个苹果袋,王珍花了7秒钟。

“人家套袋快的,五六秒钟就能完成一个。”王珍花说,“在咱莱西,套一个苹果袋需要6分钱或者7分钱。若是找人套袋,就等于1秒钟得付给他们1分钱。随后,王珍花无奈地说,“哪怕花钱,现在都难找到套袋人。”

说话间,王珍花包内的200个果袋就用完了。她边擦汗边将另一沓果袋装进布包。“我已经56岁了,高枝条上的苹果我套不了,这个年纪不敢爬树了”。王珍花说。

■无奈

为找套袋工“拦路抢人”

忙活了一上午的王珍花突然掏出手机,看了看当时的时间:已经11点多了。

“不套了,我得去路上拦人了。”

“拦人?”记者表不解。

“拦人!”王珍花解释,好几天来她都没找到人,再找不到人,这些苹果可真麻烦了,她现在要去路上看看有没有专门套袋的人,兴许能碰上。

“实在不行,就得多加钱了。”王珍花强调,“这个时间有些套袋人会在回家吃饭的路上。”就这样,王珍花再次骑上了她的电动车,奔向村东了房村的方向。

骑行了10多分钟后,王珍花在一个路口的大树下停了下来。她掏出手绢一边擦汗一边说:“好多套袋人会从这里路过。”

王珍花下了车,就这样站在树阴下等待,过了10多分钟,一队骑电动车和摩托车的农村妇女由远而近。

从这些妇女肩膀上斜挎的背包,王珍花认出这一队4人是专门套果袋的打工人。见状后,王珍花赶紧向这队人挥起了手,车队就这样停在了王珍花的面前。

“妹子,我那边有2亩地的果园,”王珍花边说着边走上前,“你们能帮忙去套袋吗?”

“你是哪个村的?”其中一名骑在摩托车上的带头妇女,询问起了王珍花。

双方就这样在路上交谈了起来。

“明天我们还得给人家套袋,明天是不行。”带头的妇女对王珍花说。

“妹子,实在不行,后天也行呀。”王珍花说。

“后天行不行呀?”带头的妇女询问起旁边的两人。

“后天没安排,要不咱就去吧。”其中一人说。

“咱们是按个算,还是按天?”领头人再次询问起王珍花。

“要不还是按个算吧。”王珍花说,“眼下的行情6分钱套一个袋,咱们就按6分钱一个,行不行。”

领头人思索了两三秒:“都是乡里乡亲的,离的也不远,要不就后天吧。”

双方通过简单交谈,彼此留了电话。领头人就这样带着其他3人离开了。看着4人远去的背影,王珍花放松了很多。“终于找到人了。”王珍花边说着,边骑着电动车驶向家中。

实际上,在莱西眼下的农村,远不止一个为寻找套袋人而犯愁的“王珍花”。同样,看着果园的苹果一天比一天大,张官庄村60岁的张兆林也在排队等待套袋人。

“我从5天前就开始找套袋人,已经等了5天了,本来说今天过来给我套袋的,”张兆林说,“结果人家还没有套完,只能再等一天了。在村里根本找不到套袋人。”他说,“我是到张家屯去找的人。”

而在张官庄村东的一个果园里,两名套袋人正帮着这家苹果种植户套袋。“已经套了3天了。”这名种植户告诉记者,“估计明天下午能完成。”

■背后

每天220元难寻套袋人

在莱西市院上镇政府驻地不远的一个桃园里,一名桃农正在烈日下为桃子套袋。

这名桃农告诉记者,早在6天前他就开始在桃园里套袋了,由于自己年事已高,一天也套不了多少,本打算找人套袋的,但找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最终他和老伴将在外工作的孩子叫回家,全家人上阵用了整整5天才差不多将袋子套完。“现在当地找套袋人根本找不到。”这名桃农说。

是什么让盛产水果的莱西,在这个季节找不到套袋人?

这名桃农说,莱西除了盛产苹果外,还盛产桃子、梨和葡萄。春夏之交,上述四种水果的套袋几乎集中在了一个时间段内,苹果套袋需要人,桃子、梨和葡萄等水果也需要人,所以在这个时间段找人就成了一件难事。

在莱西市南墅镇,果农老陈告诉记者,除了多数水果在这个季节集中套袋之外,这些年绝大多数年轻壮劳力出门打工,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少,哪怕一些壮劳力,也不愿去套袋。农村的一些老人要帮着年轻人带孩子,还有一些老人因年老体衰,不适合爬树套袋。以张官庄村为例,全村70多户人家,其中20多户外出打工。

果农小高则告诉记者,由于莱西离烟台招远、栖霞和莱阳等地比较近,相对而言,上述三地的水果种植面积又比青岛多,

新闻推荐

旅游高峰至,服务不降“档” 借上合峰会契机岛城交通运输行业“大练兵”,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添底气

参与峰会交通保障有效提升了岛城公交服务水平。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马正拓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圆满落幕,让青岛这座美丽...

莱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西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