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消失的麦田记忆,本报邀您一起“回味”
半岛全媒体记者谢浩军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小满节气过后,小麦开始灌浆饱满,逐渐走向成熟。现在的麦穗蒸着吃,依然是不少人记忆里的美味。等到麦田变得金黄时,将会出现联合收割机收获的场景。即日起,本报将以“小麦”这一主题进行系列报道,邀请您一起回顾过去的收获方式,一起聊聊与“麦客”有关的事情。
蒸麦穗味道美
小满节气过后,小麦进入灌浆饱满期,麦穗也变得越来越丰盈,有不少市民特别喜欢吃这种程度的小麦。5月29日,半岛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正好遇到一位村民在自家麦田里摘麦穗。
在水集街道办事处前于格庄村的一处麦田里,今年56岁的赵先生正在查看小麦的生长情况。“这不是刚下了一场雨,又过了小满节气,我来看看麦子长的怎么样。”赵先生说,眼看着收获在即,这段时间更应该时刻关注小麦的长势。
赵先生在查看的过程中,将麦穗摘下来,放在手里使劲搓了搓,看了看饱满度,看完之后直接吃掉了。“真好吃,以前小时候就非常喜欢吃,当然,那时候的小麦产量少。”赵先生说,麦穗蒸熟了吃,味道更美,今天就准备摘点麦穗回家蒸着吃。
镰刀割麦子记忆犹新
赵先生望着自家的麦田,满脸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收获的场景。对于自家的这三亩小麦,赵先生对于收获的事一点也不操心,因为现在机械化非常方便,自己在家里就会有人把麦子收割完送回来。
“现在机械这么多,收割速度非常快,这要是我年轻那会,想都不敢想。”赵先生说,他现在还记得以前人工用镰刀割麦子的场景,一到了麦收季,全家人都到地里割麦子,有时候要天不亮就起来下地,因为那时候天气比较凉爽。
据赵先生介绍,他的儿子在小时候就经历过镰刀割麦子,算是他“痛苦的记忆”,所以宁愿外出打工也不在家种地,像他儿子30岁左右的年轻人,在村子里比较少了,大多数选择在市里生活。
与大家一起分享您关于麦收的事吧
麦收季马上就要到来,很多人也开始为麦收做准备。家里有大型联合收割机的村民早就在修整机器,确保麦收季正式到来的时候可以从容应对大量的工作。记者在沽河街道办事处徐家会村就看到有村民在修理自家的机器。“全新的机器要十多万块钱,费用有点高,我去年买的时候就是二手的,因为我自己就会维修农用机械,出现故障也不怕。”村民徐先生说,机器放了快一年了,使用之前必须先看看运转状况,可千万不能关键时刻掉链子。
除了正在为麦收做准备,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不少关于麦收的记忆,比如以前用镰刀割麦子,再到后来是半自动收割,运回家后用脱谷机把粒弄出来。当然还有关于扬场、晚上睡草垛、捉迷藏等很多记忆。即日起,本报邀您一起分享发生在您身边的关于麦收的事情和回忆,感受满满的收获气息。您可以拨打83961002或者“莱西V视”微信公众号留言。
新闻推荐
○拆过以后亮堂多了○唐杨社区在拆除沿街违章搭建○业主也很支持拆违□本刊记者赵杰“轰……”昨天上午,在元店路...
莱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西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