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益”起去支教 都是为了爱,“益”起去支教 都是为了爱

青岛早报 2016-03-18 23:42 大字

[摘要]志愿者昨又踏上支教之旅 组建啦啦操队参加比赛 传授布艺制作技能——

早报讯 学手工布艺制作、组建啦啦操队参加比赛、学跨栏、投枪的标准动作……昨日,新学期的圆梦支教活动再次开启,23位志愿者踏上爱心支教的路,而这也是圆梦行动开始以来的第81次支教活动。早上7点从汽车东站出发,赶往莱西开展每周一次的支教活动。此次支教还来了一位新成员,62岁的“布艺奶奶”王凤琴带着自己手工制作的布艺品为孩子们上起传统手工布艺课,也为志愿者团队注入新鲜血液,一大包花花绿绿制作精美的手工布艺品让孩子们大开眼界。

现场:

带着孩子们去比赛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莱西市河头店镇海尔小学,在音乐教室里,24岁的牟鸽站在讲台上表现得十分有“老师范”。“同学们!咱们马上就要参加啦啦操比赛,今天咱也组建一个啦啦队,争取拿到好名次。”一听要组建啦啦队,教室里的同学们都兴奋地跳了起来。

“两个胳膊抬得与肩同宽,左腿抬高成直角,再换成右腿……”牟鸽一边细心地为同学们矫正每一个动作一边说,啦啦操最终要的就是动作整齐化一,所以每位同学的动作一定要做到位,如果有人动作不标准在队伍中就特别显眼。一节课的工夫,牟鸽已经把三分之一的动作教完,还给同学们排好了队形。

“教这些孩子跳舞比教我自己的学生都上心,打心眼里盼着他们能拿到好名次。”牟鸽说,平时她就是一名专业的舞蹈老师,主要教3到15岁的孩子学习民族舞。牟鸽说,与城里的孩子不同,支教小学里的孩子们在表演欲上表现得比较欠佳,很多时候表现得很害羞,感觉缺乏自信心,所以特别希望他们能够在啦啦操比赛中取得好名次,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人物:

“布艺奶奶”开启支教路

在昨天的支教队伍中有一位很特别的志愿者,一头银发上裹着一块红色刺绣的头巾,身着粗布民族长裙,手里拿着一个大包。这位显得有些与众不同的志愿者就是62岁的手工布艺能人王凤琴,作为第一次来支教的“新人”,王凤琴心里满是期待。

第一次参加支教,王凤琴也为孩子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同学们,这是我用布做的自画像,用了5525块布缝制而成。这是用红布和棉花缝制的绣球……”王凤琴一边说着一边像变魔术一样从包里拿出一件件精美的布艺品。同学们看着这些东西都瞪大了眼睛,不住地发出惊讶的声音。看着孩子们眼里流露出强烈的求知欲,王凤琴开始耐心地讲起手工布艺的历史及制作方法。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听得意犹未尽。

“在之前教学的经历中,我就深刻地觉得这些传统手工课程对孩子们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也希望能把这样的课程带给支教小学的孩子们。”王凤琴说,经常制作这样的手工艺品能够锻炼孩子们动手动脑的能力,锻炼孩子们的注意力和耐心,锻炼孩子们静下心来完成一件事。也可以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体会中国传统手工文化,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我决定以后不论多忙,都要把每周四的时间献给支教小学的孩子们。”王凤琴说。

(记者 樊蓉 摄影报道)

聚焦

大学生讲课亲和力十足

支教活动中,青岛大学体育学院的学生们成了体育课的主力。昨日,来自青岛大学体育学院的大三学生胡艳龙、钟立国来到河头店镇中心中学为孩子们带来跨栏、投掷两项专业训练。虽然还未毕业,但因为平日里两人经常到学校讲课或担当裁判员,所以给孩子们上起课来也是亲和力十足。“你们扔得都很远,但是动作不够标准,最重要的是因为枪头投掷后没有立在地上,所有没有任何的成绩,白投了。”钟立国手拿标枪,站在同学们面前示范标准动作。“投掷前一定要扭腰,身体后仰,注意我投掷前的手臂和手指动作。”话音刚落,标枪就被投掷到远处,稳稳地插在土中。看到老师一气呵成的动作,同学们惊讶得连连称赞。

新闻推荐

给流浪人员一个临时的“家”,给流浪人员一个临时的“家”

得知一流浪精神病人住在恶臭的污水管道里,担心流浪者冻死在管道里,他弯着腰憋着气一点点地钻进去,把流浪者领出来然后接到救助站;一对流浪的父女在街头居住三个多月,经过多方的努力,他最终将他们顺利地...

莱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西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