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精神病患需破“三重门”
关注精神卫生
□本报记者肖芳李媛
于冬亮杜晓妮李檬
为增加床位,
办公楼改建病房楼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这一天,记者听到这样一件事:作为青岛规模最大的市级精神专科医院,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为容纳病人,将原先的办公楼腾出来,改建为病房楼,新增了200个床位。这个编制床位700张的医院,现在却收纳了1000多名精障患者。
记者从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了解到,青岛市现有精神卫生专科机构8家。此外,还有3家综合医院设立了精神科,9家综合医院设立心理门诊。这些医疗机构,一共可提供精神科床位2556张,精神科医师252人,护士651人。按青岛871万常住人口计算,青岛市目前人均精神科床位配置仅为2.9床/万人,精神科医生配置仅为0.29名/万人,精神科护士配置仅为0.74/万人,远远未能达到实际需要的水平。
青岛市精神卫生机构多集中在市南、市北两区,其它区市床位配备明显不足,城阳区、崂山区、莱西市暂无精神卫生专科机构。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青岛市精神卫生机构的医疗条件也相对较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均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精神卫生机构均未配备无伽玛刀、磁共振、螺旋CT及药物检测仪等先进设备。
社区应成精神病患者
康复“主战场”
医院床位“一床难求”,不仅是因为患者数量的增加,还因为社区康复机构的空白。
记者了解到,精神专科医院之所以“人满为患”,有三个原因:一是全社会对精神疾病认识提升,家属对精神病患者的送医率上升;二是城乡医保政策逐渐完善,精神病患者的就医成本下降,就医意愿增强;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社区康复体系空白,医院救治的大量患者没有“出口”,只能长期滞留。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社会防治科主任王立钢表示,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医院只能承担短期紧急救助功能,患者在达到出院条件后,就需社会和家庭的“接手”。“患者的治疗康复不能仅靠住院治疗,需要医院、社区和家庭三方共同努力才行。”
据介绍,精神病的特点就是反复多变,后续治疗很关键。很多精神病患者往往前脚刚出院,后脚又被送回来。因为回到家庭后,没有医生或专业人士指导用药和康复,家人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顾,致使许多本可正常康复的患者病情反复发作。
“患者康复不应是医院的单兵作战。”王立钢说,社区应该是精神病患者康复的“主战场”。南方不少城市已通过“街道办提供场所,民政和残联提供资金”的模式,建立了专门用于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康复站。患者出院后,可以在社区进行康复。社区康复治疗作为在家看护和住院治疗的缓冲地带,不仅能减少复发率,还能减轻病人家庭的经济及精神负担。但是,目前青岛市的社区康复机构数量仍然为零。
王立钢表示,在《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的7项工作目标中,他最期待的就是“康复工作初具”——探索建立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及社会组织、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
青岛市卫计委表示,目前正进行调研,将通过建设、培训、支援等方式,加强区市医院精神、康复等薄弱科室建设和管理。同时,今年青岛还将重点加快慢病监测报告信息化建设,健全慢病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力争年底前所有区市均达到省级示范区标准。
从业人员期待应有的认可
“很多人不愿意到我们医院来工作,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付出更辛苦的劳动,待遇却并不比综合科医院高,何况精神病医生还有一定职业危险性。”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副主任医师、心理二科主任李明杰说。
“据统计,山东省目前共有精神卫生机构144所,其中精神卫生专业机构62所,综合医院精神科82所。就机构数量来说,山东省在全国算是多的。但山东省是人口大省,从每10万人拥有精神科医生的比例看,整体情况处于全国中等水平。”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副院长辛奎波说。另外,各级精神卫生队伍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在医疗质量、科研能力、防治水平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医科大学在该专业的招生也很困难,学生毕业后愿意继续从事该职业的人就更少了。”李明杰建议,对于精神卫生机构和精神科从业人员,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社会舆论宣传,使其拥有健康的发展环境,获得应有的尊重与认可。
新闻推荐
黄岛供电支持光伏产业本报青岛讯5月30日,黄岛区供电公司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二季度光伏发电结算工作,共结算金太阳项目19户,上网电量37.92万千瓦时,结算电费14.13万元;居民分布式发...
莱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西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