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办起葡萄品鉴会
□本报记者高田李梦
一个不足600人的村庄,为啥非得铆足劲儿办一场葡萄品鉴会?“是为了让村民之间看差距,找不足,逐渐提高葡萄品质,统一标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市场话语权。”聊城市老干部局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崔行友这样解释。
李庙村葡萄竞赛
7月11日,天空飘着小雨,东阿县陈集乡李庙村的葡萄交易市场却热闹非凡,一场村民之间的葡萄竞赛正在进行。
上午9点,村民们准时把自家种的葡萄端了出来。为了公平起见,参赛的葡萄被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标上了编号,所有的葡萄摆在一起,连参加比赛的村民都认不出哪个是自家的。前来出售葡萄的村民七嘴八舌评价着各家的葡萄品相,为了准备比赛,有的村民甚至提前两个月就选好了葡萄,做好了标记,小心照料,等待参赛,
工作人员开始测糖度,三位擅长不同领域的专家品口感,看品相,这都是专业技术活,都是可以量化的数值。19份参赛葡萄分别代表了村民不同的种植水平。
参赛者很紧张,瞪着分数板,经过一个小时的评比,工作人员在黑板上公布了分数:15号葡萄获得综合最高分92.9分,第二名17号葡萄获得92.1分,仅以0.8分惜败。15号葡萄种植户李明新获得了一辆价值三千元的电动三轮车。
好行情吸引更多种植户
这次葡萄品鉴会上夺得冠军的李明新,是个非常“听话”的老汉。老李今年50岁,种了六七年葡萄了,种植面积五亩,平时都是他和老伴管理葡萄,孩子们都在东阿县城买房安家,老李说孩子们安家置业多亏了种植葡萄。
产量提高了,质量提升了,李庙村的葡萄品牌越来越响,在李庙村的葡萄交易市场上,不仅有来自省内泰安、日照的经销商,还有来自河北等周边省份的客商。肥城客商蒋永田收购的是二等果品,比一级果便宜了几毛钱。这是蒋永田第三年来李庙村收葡萄,葡萄成熟的季节,每天上午十一点多,他都准时到达陈集乡李庙村,每次收购两千多斤葡萄。蒋永田说,三年来,吸引他的就是李庙村葡萄的好品质。
李庙村的葡萄规模越来越大,也吸引了周边村庄村民种植葡萄。在这次葡萄品鉴会现场,就有一名邻村的妇女前来观看比赛,看到李庙村的村民种葡萄发家致富,她今年一口气种了四亩。
五年内打造成“无粮村”
2008年,李庙村党支部书记李玉亮和村两委成员、党员开始种植葡萄。10户人家种了10个葡萄大棚,总面积只有16亩地,由于没经验,每家每户都是摸索着管理,尽管第一年葡萄不如现在好,但是种葡萄的行情还是比单纯的种植粮食要好。看到村干部带头种葡萄有了收益,第二年,不少村民开始跟进,葡萄大棚变成了32个。
2012年,李玉亮带头成立和裕农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随着市场逐渐变大,合作社作用更加明显,统一配送农药化肥,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标准越来越严格,门槛越来越高,葡萄的质量有了很大提升。目前,李庙村的葡萄亩均效益四万多元。
2013年11月,李庙村种植的藤稔葡萄获得农业部颁发的“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按照李玉亮的计划,五年内将李庙村打造成地面经济作物覆盖的“无粮村”。
李明新说他的“军功章”里,一半有自己的辛勤付出,另一半也离不开村“两委”以及社会的大力扶持。
王广平是此次品鉴会的评委之一,他是李玉亮从潍坊请来的“专家”,有着丰富的种植葡萄的经验,现在在李庙村做技术指导一年多了。
今年5月,聊城市老干部局选派的第一书记崔行友等包村干部进驻李庙村。了解到李庙村有种植葡萄的传统,但种植标准不高、销售价格偏低时,决定组织群众赴莱西市参观大棚葡萄。5月29日,村两委和部分群众代表先行赴莱西市参观;6月3日,又组织了70名群众代表到莱西参观,不仅学到了管理和种植葡萄的技巧,更坚定了种植大棚葡萄发家致富的决心。
新闻推荐
□记者白晓通讯员崔克臣报道本报莱西讯8月20日,青岛市乘公交分段刷卡计费系统在城乡公交“莱西—朴木”线路4部LNG新能源车首试成功,目前正在莱西市全部城乡公交车安装,预计8月底...
莱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西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