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没人提醒戴口罩,记者干了3天鼻子失灵(二)

城市信报 2011-05-17 22:13 大字

日期:2011-05-17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D 看着容易做着难,有人一月被烫3次

记者之前都是站在旁边看着,没觉得有什么,但是自己站到机器前面时,就发觉肚皮也发烫,特别是鞋底刚从机器里取出来的时候,都冒着青烟,这时温度最高。有时候模具和印台太干了,需要洒点水,以免烧熟后的鞋底里会有气泡,达不到标准,水洒上去,一两秒钟就干了。

机器内的温度高达150℃,鞋底从机器里出来之后需要立马从印台里取出来,为了避免烫伤,工人们干活儿时都戴着手套。记者每次看到工人们干活儿时,速度都很快,一两秒钟就将鞋底从印台里取出来,看起来应该不会费太大力气。但是当记者尝试着去取出来时,发现确实太烫了,手都不能碰上印台,但鞋底死死地嵌在里面很难不碰到。

尝试了几次,手不小心被烫了,原来手套指头的地方已经破了个洞。老王告诉记者,手套两天发一双,质量还不大行,根本不好使,有经验的老工人们都戴上两双手套才能不被烫伤,而且取出来的速度都很快。记者比老王好点,干的活儿还不多,只是烫了一下。老王来了一个多月,干活儿时候又不是太注意,他的手腕上已经有三块疤,皮肤都鼓起来,“你看这边起皮了,烫的”。问过工人们,不小心烫伤很正常,“如果不行,你先用那个工具,把鞋底一边弄起来,手拿着那个角再取出要好多了。”老王给记者传授经验。

E 干了3天,记者鼻子不管用了

第一次进车间的时候,刺鼻的气味,记者还能忍受,所以答应得也比较轻松。但很显然,记者有些低估了车间里的刺鼻气味。刚开始时,记者常常站在张先生旁边看着他干活儿,闻了大半天的气味,记者发现鼻子有些发痒,喉咙也发干,而且像是被什么东西给堵住了一样,不停喝水。可到了真干活儿的时候,又不一样了,生料都是经过机器内150℃的高温烘烤的,当打开机器印台的那一刻,一股浓浓的橡胶味就涌到鼻子里,而此时鞋底上还冒着青烟。

记者把这个气味的问题跟老王说了,老王显得比较淡定,“很正常,大家不都这样过来的吗?”他虽然看起来不以为然,但私底下却又告诉记者,说以前有个人的鼻子直接不好使了,这让记者吓了一跳。

可在其他工人们看来,难闻的气味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有味道这很正常”,张先生说,“没点味是不大可能的,干这活儿能没味?时间长了 ,习惯了就好了。”这让记者无话可说,干了一天活儿之后,记者发现鼻子已经不大好使了,对气味分不清,下了班后鼻子还是痒,不过正如张先生所说,在车间里干活时间长了就习惯了,接下来的两天果真如此,走进车间,鼻子已经闻不出来那是什么气味了。

F 鞋底啥材料大家说不清

那这鞋底到底是什么材料,谁也说不清,在这干了3年的张先生,干起活儿来利索仔细,记者一直跟着他学。记者闻着这浓浓的橡胶味,问张先生这是什么味,“是天然橡胶还是化学橡胶来着”,他也不确定,只顾着干活。至于鞋底是什么材料做成,含有什么成分,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什么他也不知道。

做鞋底的材料在厂里叫做生料,就是还未经过机器烤熟成型的,颜色各异 ,黄红白黑灰等各种颜色。裁剪前生料就像一张张的纸,用模具裁剪后就成了一个个的料,放进模具就可以,生料和成型后的鞋底都没有太大的味道,就是在机器高温烘烤后那一刻会产生大量刺鼻的气味。

味道这么大,但是工人们似乎都没有察觉到,在车间里开开玩笑,唱着歌儿工作,比记者想象中要轻松得多。

“这是橡胶吧?PFC?”具体叫什么小田也说不上来,“这些东西肯定是有点毒的,常年接触对身体肯定有点影响”。年轻的小田心里有一些担忧,但是影响到底有多大,他没有仔细考虑过,也没想那么多,干就行了。厂里每年都安排体检,工作5年的他也没太在意,“我经常没去检查”,他显得很无所谓。“随厂子刚成立时一起来的人大有人在,他们已经在这边干了十几年了,现在都好好的”。

G 防护用品工人戴得少

在进车间前,并未有人告诉记者需要戴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进入车间后,由于车间内气味难闻,记者担心有害身体健康,便问师傅张先生大家就不担心身体健康吗,张先生显得不以为然,“你要戴的话自己可以去班长那拿”,其他工人也表示没必要,“已经干了这么多年了,没见过出现什么问题”。

而在一处墙上,记者看到了很多这样的提醒,比如“此区域要戴耳塞和口罩”,但大家似乎都对该提醒没太在意。在《职业病危害告知》中,厂里为了保证工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也提醒工人们需要正确使用通风、排毒、防尘等防护工具,且必须配备好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毒口罩、护耳器等)。

其实,厂里的规章制度贴得到处都是,为工人们考虑得算是很周到,但实际情况并不容乐观。在鞋底修割处,因为噪音太大,一位姑娘戴着橙色的护耳器。整个厂子里,戴护耳器的居多,但是并未见过有人戴口罩之类的防护用品。

记者来的那几天,厂里来了一个小姑娘,她对这些也并不知情,“老工人们干了这么多年,没什么事情,应该就没什么问题吧”。“车间里温度这么高,戴上口罩会更热,谁没事戴那玩意,这都还嫌热呢”,张先生说道。

文/图 本报记者

新闻链接

记者曾赴莱西耐克厂面试

在信报记者卧底青岛昌新鞋业有限公司即墨分公司前,了解到莱西一家制鞋厂专门为耐克做鞋,当时记者曾试图以打工者的身份进去,面试失败了。因为这里面试不提问问题,但要有新员工推荐信。

5月3日下午,记者带着行李来到莱西市李权庄镇,下车后一路打听,来到了这家专门给耐克做鞋子的青岛泰光制鞋有限公司,被通知5月4日早8点门口集合,于是记者在公司附近一家小旅馆住下。

安顿好了之后,记者找到旅馆老板任女士打听,任女士告诉记者:“这个公司很大,一个月一般人能赚一千多,干得好能赚两千多。”听记者不是本地人,任女士说:“他们这个厂里面,基本上全是李权庄镇周围的农村人,骑着电动车上下班,要不然就是大学生,外地的务工人员现在很少招了。”

据任女士介绍,几年前泰光制鞋有限公司都招外地务工人员,“老板也想要外地人,他们不会惹什么事,但是近几年工资下降,外地人不干了,就开始用本地人,基本上都是熟人介绍进去的,生人不大要,大学生的话可以。”

5月4日上午8点,记者准时来到泰光制鞋有限公司的门口,看到不少农民工也和记者一样来面试。除记者外,每人手中都有一封推荐信,不少老员工穿着工作服,和将要面试的人说说笑笑。记者仔细看了一下,原来每个人都有封新员工推荐信,上面明确写着老员工的姓名、职位、联系方式以及和新员工的关系,另外一栏则是面试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和面试时间。

8点半左右,记者和其他面试人员一块,男女各排一队跟着面试官进了厂子。面试的每个人拿出了自己的身份证和推荐信,面试官看了看每个人的身份证后,发现一位不满18岁的女孩,然后告诉她年龄太小不能要,记者后来发现,小女孩只差6个月就满18周岁了 。看完女士身份证后,所有女士都被带着去了厂房,均被录取。而在面试男士时,面试官旁边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有两位老员工特意推荐的人,结果这两个人就被选中了,而包括记者在内的其他四人,面试官连身份证都没有看,就说了一句:“你们去外面等着吧 。”匆匆离去。记者出厂后才知道,这是面试官婉言拒绝面试人的话,无奈之下记者只好带着行李离开了李权庄镇。

新闻推荐

成交量上周环比增长48%金九楼市开了个好头

成交量上周环比增长48%金九楼市开了个好头日期:2011-09-09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莱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西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