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地瓜大王”掀起“绿色革命”,62岁“地瓜大王”掀起“绿色革命”
在青岛市郊广阔的田野上,辛勤耕耘着这样一位老科技工作者,他几十年如一日深入田间潜心钻研,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为青岛地区小麦的增产与增收,为现代化蔬菜大棚的研制与推广,为发展特色作物产业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就是原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志良。
今年62岁的王志良,原籍山东莱州,毕业于莱阳农学院。 1975年至1990年一直在莱阳农学院从事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1990年调入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2005年退职以后,王志良加入了青岛市老科协农业专业委员会,后来还成立了青岛市特色作物产业化协会,继续着紫色甘薯产业化研究。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又是学农业的,对农村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不会打牌,不会下棋,也不会钓鱼,我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农业。所谓民以食为天,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希望的田野以及在田野上劳作的人们。 ”王志良说。
发动一场又一场“绿色革命”
1990年,王志良作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从莱阳农学院调到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专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促进小麦增产、建设现代化蔬菜大棚和开辟特色作物产业化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志良到青岛的时候,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还是靠粮食增产,由于青岛地区旱地面积大、水浇地面积小,小麦单产尚不足300公斤。为此,王志良夜以继日地在实验室和试验田中来回奔波,观察、记载和分析不同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和需肥需水规律,先后开展了6个重点项目的试验研究,最终实现了干旱年份不减产,丰水年份大丰收。
十多年来,在他的带动下,全市主要作物品种更新3次,每次更新都增产5%至10%,并推广了30多项新技术、新成果,彻底改革了我国传统的小麦浇水习惯,在全国推广应用面积达300万亩。
为推动青岛市农业发展,研制适合本地条件的蔬菜大棚,王志良不辞辛苦,组织技术小组辗转辽、冀、晋、京等地,对当地的设施农业进行了全面考察,总结各地的经验和技术,设计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并于1998年在青岛市全面推广,引发了一场设施农业的革命,每年创造价值3亿元。从那以后,青岛市各地发展冬暖式大棚风起云涌,虽然结构千变万化,但其根本都是从王志良的成果中衍生的。
打造特色作物品牌从酝酿到成功,花费了王志良七年的时间,也熬白了他一头原本茂密的黑发。王志良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以发展特色农作物为载体,增加农民收入”的创新思路,筛选出一批特色作物品种,研制出黑小麦、糯玉米、特色甘薯、优质花生、小杂粮及特殊蔬菜等六大系列特色食品。其中,用紫地瓜提取的色素和制作的FD粉,分别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已销往日本和欧美。
退职后不忘研究推广特色作物种植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终生奉献给农村是王志良的人生轨迹。他常常说,他这大半辈子没有离开过农村,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和增收的艰难,能为父老乡亲早日过上好日子贡献微薄之力,是他最大的理想和最朴实的心愿。
退职后,王志良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紫甘薯项目的研究中。特色作物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但许多种植技术问题也制约了农民的进一步增收。“即墨东部丘陵地区,地质不好,经常干旱,当地农民靠种玉米、花生、地瓜维持生计,除去成本也没有多少收入。”后来,青岛市老科协创建了农业科普示范基地,该基地依托研究所研发培育的紫地瓜等高科技产品,并协调了投资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帮助农民培训、育苗,保证农民收入,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为农民致富、农业增效开创了新路子。
“开始,有些农民不愿意种植,嫌产量低,后来我们每天挨家挨户去讲课,介绍紫地瓜的特点,如何提高效益,还组织村支书和农民到紫甘薯高产地莱州去学习考察。我们用实践教学,边讲课边到地里去看。 ”
紫地瓜分一年两季种植,秋地瓜产量低但易于储存,而春地瓜产量高却难于储存,如何解决春地瓜的储存问题成了王志良的一大心病。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志良听说莱西市有个叫展作君的农民在这方面很有经验,他储存春地瓜可以在一年以上。于是,王志良专程去莱西拜访,并住在那里,把展作君的经验作为一个课题进行全面研究。什么时候收获?温度如何控制?如何消毒?对这些技术细节问题,王志良细心观察,潜心研究,终于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总结出用山洞、井窖储存春地瓜的一整套方法并进行了全面推广,解决了紫地瓜加工中的一大难题。一年又一年,王志良总结出了一套“防病、壮苗、浅栽、高垅、适当密植、控氮、稳磷、增钾、防徒长”的栽培措施,农民采用了技术,产量高了,也不愁卖不出去了,都主动扩大了种植面积。
哪里有难题,哪里就有王志良
生活中的王志良是个事无巨细、喜欢自己动手做的人,一个人干着几个人的活,许多人对王志良追求事业的忘我执着精神不理解。 “你也一把年纪的人了,吃不愁、穿不愁的,不在家好好陪陪我,整天在外面忙什么? ”身患多种疾病的老伴非常不理解。对此,王志良也常常感到对不起老伴,但他想得更多、牵挂更多的还是广大农民群众。
由于常年奋战在第一线,王志良落下了腰疼的痼疾,下乡坐一天车、蹲半天地,腰就像断了一样,平时总要用绷带紧箍着,晚上回到家里还要挂着热水袋热敷。但即使这样,也丝毫没有削弱他为民服务的一腔热情,哪里有困难,他就会赶到哪里。二十年来,王志良没有休息过一个囫囵的星期天和节假日,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针对生产上出现的问题调查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关键性的技术措施。
为了不误农时,他经常加班加点,他平均每年下乡100多天,行程2万多公里,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都倾洒在了绿色的田野上和为民奉献的奔波中。许多人说,在农村,哪里有难题,哪里就会出现王志良的身影。平时,即使他回到家里,也常常有农民登门或者打来电话,咨询各种技术问题。对此,王志良总是热情相待,真心帮助。他说,老百姓找我是因为信得过我,凡是老百姓的事,就是再累也得帮忙。
王志良口头常挂着一句话,“一个合格的农技工作者就要想农民之所想,帮农民之所需。 ”二十年来,王志良在广阔的田野里毫无保留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励20多项,获得青岛市劳动模范、市突出贡献奖等光荣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同时还被选为省人大代表。
新闻推荐
莱西军休“五项工作”加强自身建设,莱西军休“五项工作”加强自身建设
本报讯 近年来,莱西市军休所通过强化五项工作,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使得该所的军休工作上了一个大台阶。这五项工作分别是:强化服务意识,把关心照顾好军休干部当作政治任务;发挥党政群组织作用,群策群力做...
莱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西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